2025年4月,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盘江股份”)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各项财务数据变动引发关注。报告期内,公司营收、净利润等关键指标出现较大幅度变化,同时费用、现金流等方面也呈现出不同态势。这些变化背后反映了公司怎样的经营状况和潜在风险?本文将为您深入解读。
营收下滑,市场波动影响显著
营收规模及变动
2024年,盘江股份实现营业收入8,899,734,911.61元,相较于2023年的9,403,366,126.51元,减少了503,631,214.9元,降幅为5.36%。从数据来看,公司营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
年份 | 营业收入(元) | 同比变化(%) |
---|---|---|
2024年 | 8,899,734,911.61 | -5.36 |
2023年 | 9,403,366,126.51 | - |
原因剖析
公司表示,营收下降主要源于自产煤炭销售收入的减少,较同期减收229,785.79万元,降幅达26.62%。其中精煤平均销售价格下降88.37元/吨,混煤平均销售价格下降7.87元/吨,且精煤和混煤销售量分别减少78.16万吨和257.17万吨。此外,本年未开展外购煤业务,导致外购商品煤销售收入较同期减收38,859.48万元。不过,电力销售收入因新光公司全面投入商业运营、普定发电公司1号机组投入运营及光伏发电项目陆续运营而增收217,779.15万元,增幅达3,977.08%,在一定程度上缓冲了营收下滑的压力。
净利润锐减,盈利能力面临挑战
净利润表现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4,159,392.37元,与2023年的732,488,482.93元相比,大幅减少628,329,090.56元,降幅高达85.78%。这一锐减幅度令人瞩目,公司盈利能力面临严峻挑战。
年份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元) | 同比变化(%) |
---|---|---|
2024年 | 104,159,392.37 | -85.78 |
2023年 | 732,488,482.93 | - |
影响因素
净利润的大幅下降,一方面是营收的下滑,另一方面成本费用的变动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营业成本虽有小幅度下降,降幅为1.06%,但财务费用、管理费用等的增加对利润空间形成挤压。如财务费用较同期增支191,440,000元,增幅112.64%,这主要是由于子公司陆续投入运营,贷款利息不再满足资本化,同时流动资金贷款增加,费用化利息支出较同期增支172,402,700元,利息收入较同期减少23,778,300元。
扣非净利润转负,核心业务盈利堪忧
扣非净利润情况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 - 28,144,123.54元,而203年为617,457,210.79元,同比减少645,601,334.33元,降幅达104.56%,由正转负。
年份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元) | 同比变化(%) |
---|---|---|
2024年 | -28,144,123.54 | -104.56 |
203年 | 617,457,210.79 | - |
背后隐忧
扣非净利润的转负,表明公司核心业务的盈利能力在2024年出现了严重问题。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较大,2024年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合计为132,303,515.91元,若剔除这部分收益,公司经营业绩将更为严峻。这反映出公司主营业务受市场环境、成本等因素影响,盈利稳定性不足,亟待优化业务结构和成本控制,提升核心业务盈利能力。
基本每股收益大幅下降,股东收益缩水
基本每股收益变动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049元/股,相较于2023年的0.341元/股,减少了0.292元/股,降幅达85.63%。
年份 |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 同比变化(%) |
---|---|---|
2024年 | 0.049 | -85.63 |
2023年 | 0.341 | - |
对股东影响
基本每股收益是衡量股东收益的重要指标,其大幅下降意味着股东的每股收益明显缩水。这不仅会影响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也可能对公司的股价表现产生不利影响。公司需努力改善经营状况,提升盈利能力,以提高股东的投资回报。
扣非每股收益同样下滑,经营质量待提升
扣非每股收益情况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 - 0.013元/股,2023年为0.288元/股,同比减少0.301元/股,降幅达104.51%。
年份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 同比变化(%) |
---|---|---|
2024年 | -0.013 | -104.51 |
2023年 | 0.288 | - |
经营质量解读
扣非每股收益的下滑幅度甚至超过基本每股收益,进一步凸显了公司经营业务本身的盈利困境。这表明公司在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收支后,每股盈利水平急剧下降,经营质量有待提升。公司需要审视业务运营的各个环节,挖掘问题根源,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费用变动不一,成本控制需精准发力
销售费用微降
2024年销售费用为21,867,195.13元,较2023年的22,791,626.84元,减少了924,431.71元,降幅为4.06%。主要原因是自备车维修费较同期节支2,009,300元,但职工薪酬较同期增支1,304,200元。虽然销售费用整体有所下降,但仍需关注各项费用明细的变动,确保销售活动的高效开展。
年份 | 销售费用(元) | 同比变化(%) |
---|---|---|
2024年 | 21,867,195.13 | -4.06 |
2023年 | 22,791,626.84 | - |
管理费用增加
管理费用为1,297,304,162.61元,比2023年的1,110,390,206.78元,增加了186,913,955.83元,增幅为16.83%。主要是因为2023年执行企业年金,对设定受益计划条件进行修改,冲减过去服务成本186,016,000元。公司需关注管理费用的持续增长趋势,优化内部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避免不合理的费用支出。
年份 | 管理费用(元) | 同比变化(%) |
---|---|---|
2024年 | 1,297,304,162.61 | 16.83 |
2023年 | 1,110,390,206.78 | - |
财务费用激增
财务费用361,398,863.48元,较2023年的169,958,916.06元,增加了191,440,000元,增幅高达112.64%。这主要源于子公司运营导致贷款利息费用化增加以及利息收入减少。财务费用的大幅增加给公司带来较大的财务压力,公司需优化融资结构,合理安排贷款规模和期限,降低财务费用。
年份 | 财务费用(元) | 同比变化(%) |
---|---|---|
2024年 | 361,398,863.48 | 112.64 |
2023年 | 169,958,916.06 | - |
研发费用增长
研发费用为358,060,334.83元,相比2023年的216,692,872.81元,增加了141,367,462.02元,增幅为65.24%。公司深入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持续加大研发力度,这虽在短期内增加了成本,但从长期来看,有望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发展。不过,公司也需关注研发投入的产出效率,确保研发成果能够有效转化为经济效益。
年份 | 研发费用(元) | 同比变化(%) |
---|---|---|
2024年 | 358,060,334.83 | 65.24 |
2023年 | 216,692,872.81 | - |
研发投入加大,人才结构逐步优化
研发投入情况
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合计361,191,576.22元,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4.06%。其中费用化研发投入358,060,334.83元,资本化研发投入3,131,241.39元。公司围绕煤矿瓦斯、顶板、水、防灭火等灾害治理,以及煤炭洗选加工、智慧电厂建设等方面开展科技创新,持续加大科技人才支撑和研发资金投入。
项目 | 金额(元) | 占比(%) |
---|---|---|
研发投入合计 | 361,191,576.22 | - |
费用化研发投入 | 358,060,334.83 | 99.13 |
资本化研发投入 | 3,131,241.39 | 0.87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 | - | 4.06 |
研发人员情况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635人,占公司总人数的2.38%。从学历结构看,硕士研究生32人,本科437人,专科154人,高中及以下12人;从年龄结构看,30岁以下72人,30 - 40岁281人,40 - 50岁215人,50 - 60岁67人。研发人员结构逐步优化,为公司的科技创新提供了人力保障。但从占比来看,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以更好地支撑公司的创新发展战略。
学历结构 | 人数 | 占比(%) |
---|---|---|
博士研究生 | 0 | 0 |
硕士研究生 | 32 | 5.04 |
本科 | 437 | 68.82 |
专科 | 154 | 24.25 |
高中及以下 | 12 | 1.89 |
年龄结构 | 人数 | 占比(%) |
---- | ---- | ---- |
30岁以下(不含30岁) | 72 | 11.34 |
30 - 40岁(含30岁,不含40岁) | 281 | 44.25 |
40 - 50岁(含40岁,不含50岁) | 215 | 33.86 |
50 - 60岁(含50岁,不含60岁) | 67 | 10.55 |
60岁及以上 | 0 | 0 |
现金流波动,经营与投资活动现变化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大幅减少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79,800,113.62元,与2023年的1,446,037,784.22元相比,减少了1,166,237,670.6元,降幅达80.65%。主要原因包括煤炭销售价格下跌导致销售收入减少,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较同期减少652,155,800元;新光公司和普定发电公司运营使燃料煤采购量增加,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较同期增加972,141,400元;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减少,支付的各项税费较同期减少453,806,100元。经营活动现金流的大幅减少,可能影响公司的日常运营和资金周转,公司需加强销售管理,优化采购策略,以改善经营活动现金流状况。
年份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元) | 同比变化(%) |
---|---|---|
2024年 | 279,800,113.62 | -80.65 |
2023年 | 1,446,037,784.22 | -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减少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9,806,887,285.96元,较2023年的 - 6,742,474,012.07元,减少了3,064,413,273.89元,降幅为45.45%。主要是因为上年同期收回现金管理产品投资本金1,100,000,000元,本年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较上年同期减少;公司加快煤电新能源一体化建设进度,构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较同期增加1,758,620,200元;公司与控股股东同比例向财务公司增资,投资支付的现金较同期增加225,000,000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的减少,反映了公司在积极推进煤电新能源一体化建设,但也需关注投资规模和节奏,确保投资的有效性和资金的合理安排。
年份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元) | 同比变化(%) |
---|---|---|
2024年 | -9,806,887,285.96 | -45.45 |
2023年 | -6,742,474,012.07 | -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增加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847,931,564.57元,相比2023年的4,158,862,428.11元,增加了4,689,069,136.46元,增幅为112.75%。主要原因是公司提取项目贷款支付煤电新能源一体化建设进度款,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较同期增加5,623,941,300元;马依公司和恒普公司项目贷款进入还款期,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较同期增加732,304,000元;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较同期增加149,794,900元。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的增加,为公司的项目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但同时也增加了公司的债务负担和偿债压力,公司需合理规划资金使用,确保债务的按时偿还。
年份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元) | 同比变化(%) |
---|---|---|
2024年 | 8,847,931,564.57 | 112.75 |
2023年 | 4,158,862,428.11 | - |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