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法治日报
□ 本报记者 王春 □ 本报通讯员 吕佳慧 杜萌颖 4月18日,临近伏季休渔期,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公安局罗家岙派出所组织民警乘坐“瀛洲红帆船”在辖区渔港进行巡查。 近年来,岱山县公安局立足海岛渔村,做好做足“海”字文章,做实“渔”字品牌,不断深化发展“海上枫桥经验”,创新推出“船头+码头”“村口+路口”“渔场+网场”“智安+民安”等“四小警务”,精心打造集“法律宣传、矛盾调解、救援抢险、港内巡逻、安防体验”等便民服务于一体的“瀛洲红帆船”,成立“渔哥渔嫂联调驿家”等一系列亲民爱民警务模式,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不断延伸信息触角,努力打通警民关系“最后一公里”,努力从“最多跑一次”升级为“一次不用跑”,最大限度方便辖区群众。 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承担着加快打造“重要窗口”、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等重大使命。浙江公安以“共富警务”为战略牵引,以数字化改革为引擎,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实践,在基层治理中织密平安网、在服务民生中传递法治温度、在打击犯罪中捍卫公平正义,以更高水平的平安建设护航共同富裕。 4月10日清晨的薄雾里,湖州市南浔区旧馆街道港胡村村民胡水凤经过村口生态警长办公室时,特意停下向片区民警方旭展示手机里的“善治积分”:“方警官你看,我们家的积分又涨了!” 对话的背后藏着旧馆派出所以“共富警务”为支点撬动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去年以来,旧馆派出所将警务深度嵌入“善治积分”体系,积分可以在“善治超市”兑换大米等生活物资。通过积分量化村民遵规守约、参与治理等行为,进一步激发村民自治活力。旧馆派出所构建“警格+网格+产格”三格融合机制,设立“共富驿站”,由民辅警搭配安全员形成守护力量,排查安全隐患,维护周边的治安秩序。 前不久,一辆蓝白相间的移动警务车开进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一高新园区,为企业员工提供出入境、户籍、流动人口等相关业务的咨询和现场办理服务,同时开展反诈宣传。 “我是外省来杭务工的,一直想落户杭州,今天正好有一站通办的活动,方便了不少!”在园区上班的杨先生高兴地说。 近年来,杭州市公安局滨江区分局着力推进“共富警务”,让法治化营商环境体现在每一项服务的温度传递之中。 从优化营商环境到守护绿水青山,从护航数字经济到推进城乡共治,浙江公安正以“警务之治”赋能“共富之路”,用安全感、满意度的“高分答卷”诠释“警为民安、民享警惠”的共富新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