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法治日报
□ 本报记者 王莹 今年1月12日,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复,泉州市安溪县撤销蓝田乡设立蓝田镇。这是蓝田的升格,也是蓝田的蝶变。 “从种子到筷子,从耕地到饭桌,蓝田镇历届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干部群众,释放发展动能、激发乡村活力、擦亮幸福底色,推动这座贫困落后的山区小镇蝶变崛起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宜居宜业家园。”蓝田镇党委书记陈永忠向《法治日报》记者介绍说。
打好“特色牌”谋产业之变
蓝田镇位于安溪县中部偏西,是传统农业乡镇、国家级生态乡镇和革命老区乡镇,同时也是“中国团餐之乡”的发源地。 去年11月,蓝田镇以“山、水、云、田”四个元素为灵感打造推出的中国团餐之乡IP形象——“蓝小田”脱颖而出,荣获“大国好货·一县一品”乡村振兴特色文旅IP荣誉。 “我们以IP赋能农副产品,上线了蓝田微表情、动漫微视频,推出文创产品15款,累计曝光量超30万人次,打造‘蓝田好货’区域品牌,走出一条集红色、民俗、美食、生态、研学多维融合的文旅发展路子。”陈永忠说。 近年来,蓝田镇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深耕团餐领域,形成了一条从“包食堂”到覆盖原材料种植、仓储、冷链、研发等环节的全链条团餐产业。 陈永忠介绍,通过退茶还耕、撂荒地复耕等举措,蓝田镇盘活低效土地2800亩,培育淮山、笋干、芥菜等特色食材,发展梅花鹿、生态鸡鸭、高山牛羊等特色养殖,全力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基地”的产业格局,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 蓝田镇大力实施“金凤还巢”工程,引导团餐企业总部回归,开工建设蓝田商会大厦,构建“产、存、销、研”的产业体系,着力打造全市团餐食品绿色示范园。同时,深入实施“安溪人答安溪题”专项行动,引导团餐企业回归举办安溪团餐与预制菜产业生态伙伴大会、“团餐第一课”直播活动,为团餐与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走好“振兴路”求品质之变
蓝田镇全面落实河长制、林长制,推动完成龙潭溪支流安全生态水系建设,筑牢水生态安全屏障,完成植树造林163亩,国土绿化补植修复412亩。大力开展以“美化、绿化、净化”为重点的整体面貌提升行动,不断刷新乡村“颜值”,提升乡村“品质”。 “农村公路是乡村振兴的‘动脉’,近年来,我们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全镇累计实施公路建设项目17个,累计里程57.24公里,覆盖16个行政村,通村主干道实现贯通,不仅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更促进了农产品外销和乡村旅游发展,让群众家门口的‘连心路’‘平安路’越走越宽。”陈永忠介绍道。 2024年,蓝田镇以高分通过泉州市乡村振兴整镇推进“五好”乡镇创建,全力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办好“暖心事”促民生之变
优化全镇教学资源,探索解决“麻雀学校”问题;持续进村入户开展义诊义检、健康随访活动,受益人群万余人次,免费发放近万元药品…… “聚焦村民急难愁盼和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镇党委、政府不断提高乡村公共服务便利度,丰富群众体育文化生活,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真正把村民的‘心上事’变成党员干部的‘上心事’,提升群众幸福感。”陈永忠说。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陈永忠介绍说,蓝田镇十分注重培育文明乡风,组织开展“有礼有节生活美”行动暨和美蓝田建设倡议活动,并指导各村均将“勤俭持家”倡议写进了村规民约。 如今,蓝田迎来了撤乡设镇的历史时刻。陈永忠表示,蓝田镇将以此次区划调整为契机,紧抓资源优势,持续擦亮做实“中国团餐之乡”“中国团餐食材基地”等金字招牌,把链条做长、特色做优、优势做强,走好乡村振兴之路。
上一篇:薄壁法庭高效解纷护航生态旅游发展
下一篇:“警”绣共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