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重”建设进展如何?如何推动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围绕经济热点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11月2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进行分析和解读。
“两重”建设
取得阶段性进展
去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地方,突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性质要求,坚持自上而下、注重软硬结合,推动“两重”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
李超表示,去年和今年分别安排了7000亿元、8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1465个、1459个“硬投资”项目建设,充分体现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同步推进规划编制、政策制定和体制机制创新,出台实施了一系列“软建设”务实举措。
分领域看,在新型城镇化方面,推动建设改造燃气、供排水、供热等城市地下管网,加快健全管网运行维护管理机制,显著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水平。社会民生方面,支持人口流入重点城市新建和改扩建高中664所,新增普通高中学位超过100万个;支持改造病房1.5万间,改善群众就医条件。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把‘两重’建设放在‘十五五’全局中谋划推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更有力支撑。”李超说。
今年供暖季
能源供需总体平衡
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是能源保供的重中之重。
李超表示,综合研判,今年供暖季能源供需总体平衡,资源供应有保障。从需求方面看,预计今年供暖季将呈现持续时间长、用能需求峰值高的特点。从供给方面看,当前全国能源供应充足。
据介绍,能源供应和发电能力稳步提升,1至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原煤、天然气产量分别增长1.5%、6.3%;截至10月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37.5亿千瓦,较去年同期增加5.6亿千瓦。资源储备较为充足,截至11月26日,全国统调电厂存煤超过2.3亿吨,可用天数约35天。调峰能力进一步提升,跨区输电峰值达1.51亿千瓦,相当于全国最高用电负荷的十分之一,天然气储气调峰能力持续增强,地下储气库库存目前处于相对高位。
李超说,11月份以来,随着北方供暖陆续启动,全国能源需求稳步上升,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平稳度过了首轮寒潮。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强组织协调,密切关注、动态跟踪形势变化,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多措并举增加资源生产和供应,严格督促中长期合同履约,切实做好尖峰保供和应急保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推动具身智能产业
健康规范发展
李超表示,近年来,在创新引领和需求释放的双重作用下,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具身智能产业规模,正在以超50%的增速跨越式发展。根据市场调研机构预测,2030年将达到千亿元市场规模。
“我们也看到,当前人形机器人在技术路线、商业化模式、应用场景等方面尚未完全成熟,随着新兴资本加速入场,我国目前已有超过150家人形机器人企业,这个数量还在不断增加。”李超说。
李超介绍,下一步,将结合“十五五”相关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推动具身智能产业健康规范发展。一是加速构建行业标准与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具身智能行业准入和退出机制,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二是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围绕“大小脑”模型协同、云侧与端侧算力适配、仿真与真机数据融合等技术进行攻关,解决产业卡点堵点问题。三是推动训练与中试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全国范围内具身智能技术、产业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加速具身智能体在真实场景中落地应用。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