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内蒙古自治区“完成‘十四五’规划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融入国内大循环 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建设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专场在呼和浩特举行。
近年来,内蒙古沿边口岸投入了许多智能化通关设施设备,呼和浩特海关以智慧海关建设和“智关强国”行动为引领,坚持制度创新和科技赋能“双轮驱动”,不断提升海关监管通关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助力内蒙古高水平对外开放。
发布会现场。装备设备更加智能
“十四五”期间,积极增配装备设备,目前辖区用于车辆检查、货物检查、火车检查以及行李物品、邮快件检查的大型非侵入式检查设备已达到33台,设备数量位居全国口岸前列。
同时,通过上述设备可对货物和行李物品通关进行穿透式非侵入检查,开展智能审图判别,海关监管就像安装了“千里眼”,可快速识别伪报、瞒报和违禁物品。
在二连浩特口岸货物监管作业中,试点使用无人机开展场站巡查,有效消除监管盲区,提升监管效能;通过“AI智能布控球”视频监控辅助现场关员开展掏箱作业现场监督,进一步拓宽了海关监控的视角,提高了工作效率。
海关人员查验过境油罐车。(资料图)口岸通关更加便捷
致力于公路运输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积极拓展智慧海关物流监管场景建设链条,辖区6个公路口岸建成“36进23出”59条智能卡口通道,实现公路口岸智能卡口全覆盖。
在甘其毛都口岸、策克口岸落地运行跨境AGV项目,单日运输效率为传统汽车5倍以上。建成甘其毛都口岸“两进两出”AGV专用通道、策克口岸“一进一出”专用通道。自项目运行至2025年9月,甘其毛都口岸累计入境AGV车辆超14.2万辆次,进口煤炭达931.8万吨;策克口岸累计入境AGV车辆超3.5万辆次,进口煤炭达249.2万吨。
AGV车辆准备进入TBIS查验系统。(资料图)通关服务更加高效
推广远程视频查验模式,企业通过远程视频连线实现随报随检,压缩通关等待时间80%以上。
在辖区重点口岸旅客进出境通道配备卫生检疫智能闸机、申报验核一体机、卫检信息采集一体机、远程流调医排一体机、智能查验台等智能监管设备,提升旅客及行李物品通关智慧化监管水平。
在航空口岸创新海关和安检监管流程,指导推动出境旅客托运行李和手提行李实行海关、民航(安检)“一机双屏、一次过检”联合查验模式,实现两部门联合判图、资源共享,减少一个出境通关环节,切实提升现场通关效率。
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王丽红 马骏驰 王智华
编辑:张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