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普中国)
转自:科普中国
图源:science.org这种有棱有角的方块屎不是谁随手捏的,而是某种动物一本正经地拉!出!来!的!
它是谁?为什么要这么干?
谁在违背“圆屎定律”?
放眼动物界,虽然每种动物拉出来的屎在形态、气味、内容物上都各不相同,但在这片“花花屎界”中,大部分成形的屎都有一个共同点——长得很圆润。
图源:参考文献[1]这是因为动物们的肠道大多是圆筒状的,肛门括约肌也是一圈环形的肌肉,所以,一般情况下,很难挤出一块方形的屎。
那究竟是谁,拉下这独特又清奇的方形屎?答案是:袋熊(Vombatidae)。
图源:science.org袋熊是一类澳洲特有的有袋类动物,普通袋熊(Vombatus ursinus)是袋熊科的代表物种,体长可达约 115 厘米,体重约 40 千克,是现生穴居哺乳类中体型最大的。
它们有厚实的前爪,专门用来挖掘地洞,还有向后开的育儿袋——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在袋熊妈妈挖洞时,防止泥土被扒拉进育儿袋,把幼崽弄得灰头土脸,甚至受伤。
育儿袋中的小袋熊 图源:sciencephoto.com袋熊是夜行性动物,通常在夜间出来觅食,以草、植物根茎、树皮等为食。和其他草食动物一样,袋熊屎量惊人,一晚上能“产”约 100 个屎块。
方块屎怎么加工出来的?
袋熊如何用圆滚滚的身材拉出方形的屎,这一点一直困扰着科学家。
起初,科学家很自然地想到:就像我们能用模具做出不同形状的面团那样,袋熊的肛门是不是有特殊的形状,能把屎“挤方”?
图源:sciencephoto.com然而,当研究者抓起一只袋熊,用 CT 扫描它的屁股时,却发现它的肛门明明就很圆啊!和其他拉圆屎的动物没什么两样!而且影像中能看到:袋熊的骨盆骨骼距离大肠很远,没可能帮助挤压粪便。
袋熊屁股扫描影像 图源:hu.gatech.edu既然出口不给力,那就只剩一种可能:方屎只能在肠道内形成。
袋熊的肠道长约 10 米,是它们体长的 10 倍。食物在我们人类体内一般一两天就能“穿肠而过”,而袋熊则需要 8~14 天才能完全消化完食物,这有助于它们在干燥环境中更好地吸收水分。
通过解剖不幸在车祸中死亡的袋熊,研究人员发现:方屎大多在肠道的末端 1.5 米形成,且越靠近出口,屎就越干、越硬、也越方。
最后3米的袋熊肠子,屎从更湿、更软的黄绿果昔状变成了又干又硬的小方块,这些粪便尺寸差不多2.5 x 2.5 x 3.8厘米。图源:参考文献[3]
图源:sciencephoto.com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大肠,为什么能把屎加工得有棱有角?
在显微镜下研究袋熊的肠道切片,并测量其不同位置的厚度和延展性后,研究者发现了关键点:在肠道的最后一段,肠子的延展性并不均匀,而是存在两个更硬、更难以被拉伸的区域。
大多动物的肠壁柔韧且比较均匀,当食物残渣从“延展性均匀”的肠道中通过时,会被各个方向均匀地收缩、搓揉成圆润的屎。而袋熊肠子“不均匀”的延展性,会导致肠壁的扩张和收缩也不均匀,对屎造成的挤压方式也就有所不同,挤压不均匀,就会在屎表面逐渐“刻出”棱角。
袋熊肠道里正在“成形”的方块屎 图源:sciencephoto.com为了进一步验证、也为了真正搞懂这门“搓屎工艺”,研究团队建立了一个数学计算模型,来重现袋熊肠道如何收缩和放松,以及这些运动如何形成立方体形状的屎(为了方便计算,使用的是横截面二维模型而非三维肠道模型)。
有趣的是,原本袋熊肠道只含有 2 个延展性更高的区域,当研究团队在模型中将它设定为3 或 4 个高延展性区域,再进行模拟时,结果显示:理论上肠子的收缩模式还能制造出六角形或八角形的屎!(数学模型太牛了!)
尽管我们目前还没发现哪种动物能拉出这种“进阶几何屎”,但科学家已从中获得不少启发,比如在处理一些特殊的、脆弱的材料时,或者在设计新的成型方法、制造不同形状的立方体时,都可以参考这种“肠道几何学”。
这也是为什么这份研究最终发表在英国皇家化学学会《软物质》杂志上,并且让该团队拿下了搞笑诺贝尔奖。
搞笑诺贝尔奖领奖现场 图源:sciencefriday.com为什么是方块屎?
袋熊的屎为什么不是圆的,也不是长条形,偏偏是方块?科学家至今尚未完全破解这个谜,不过一个目前较被认可的猜测是:为了——不!滚!下!来!
袋熊会爬上岩石和树墩,用屎来标记自己的领地。而方形的屎不容易从高处滚落,能稳稳待在原地,成为更耐久的“地盘招牌”。
岩石上的袋熊粪便 图源:sciencenews.org这些知识也帮助研究人员在圈养环境中更好地照顾袋熊。圈养的袋熊,有时拉出来的便便不那么“方”,而屎越方正,通常表示它们越健康。
饲养员抱着一只体重 40 千克,29 岁的老袋熊 图源: Ballarat Wildlife Park顺便一提,袋熊的屁股不止在拉屎时天赋异禀,还有另一个很厉害的技能:堵洞!
它们的“铁屁股”由四块骨板融合而成,上面覆盖着软骨、脂肪、皮肤和毛发,形成一块坚硬的“盾牌”。当遇到不受欢迎的访客想进入它们的洞穴时,袋熊会屁股朝外,把洞口堵住。又大、又圆、又硬的屁股会让捕食者难以下口,只好识趣离开。
下图是一张非常罕见的照片:袋熊屁股边上躺着一只死去的狐狸。结合袋熊洞穴附近多次发现的狐狸和澳洲野犬头骨,研究者猜测:袋熊可能真的能用屁股把捕食者压死。
常说“屁股决定脑袋”,袋熊的屁股,真能决定别人的“生死去留”。图源:australiangeographic.com.au
参考文献
[1]It Can't Be True! Poo. Dorling Kindersley, ISBN: 9780241381458
[2]https://www.wildlife.vic.gov.au/ - common wombat
[3]Yang, Patricia J., et al. "Intestines of non-uniform stiffness mold the corners of wombat feces." Soft Matter 17.3 (2021): 475-488.
[4]Australian Geographic - Wombat bums: there’s more than meets the eye https://www.australiangeographic.com.au/topics/wildlife/2020/11/wombat-bums-theres-more-than-meets-the-eye/
来源丨上海自然博物馆(id:snhm01)
作者丨万三 曾为检疫犬训导员 一个想开飞机的古典音乐博主
审核丨黄乘明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海南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动物学会监事、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