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11月25日电(记者沈寅飞)长期以来,福建省晋江市沿海部分配电线路因直面太平洋东南季风带来的咸湿盐雾与酸性物质,备受设备腐蚀、污闪问题困扰。为此,电力部门打出设备升级改造、重点区域缆化、组织精益运维等“组合拳”,全力守护沿海电网安全。
晋江近海10千伏馈线多位于深沪湾码头沿海北风口,盐渍和酸性物质如同“隐形腐蚀剂”,给设备带来威胁。国网晋江市供电公司运维人员介绍,污闪是电力设备绝缘表面因积聚污秽物并在潮湿条件下形成导电膜,导致绝缘性能下降而引发的闪络现象。晋江沿海部分区域属于e级严重污区,空气中等值附盐密度远超普通区域。
数据显示,该区域因设备腐蚀引发的电力故障占比高达73.2%,线夹断裂、导线断线、绝缘子击穿等问题频发。深沪镇供电所辖区内的深源变10千伏狮峰线、渔业线,金井镇供电所辖区的金井变10千伏港口线等19条馈线,近年来均出现过污闪故障,每次故障都可能导致片区停电,影响企业生产与民生用电。
为破解沿海电网的“盐蚀”痛点,国网晋江市供电公司首先从设备升级改造入手,从源头提升设备抗盐雾能力。例如,沿海配电线路的绝缘子选用抗腐蚀的复合绝缘子;金属材料工具则使用镀层厚度达标的热浸镀锌材料或合金材料;环网柜、柱上开关优先选择不锈钢外壳、密封性能好的设备。配件经过处理升级后,供电保障效果明显提升。
而针对沪江路两侧、乌漏桥附近的重点污秽区域线路,国网晋江市供电公司实施线路缆化改造。此前,这些线路因路径限制多为同杆三回架设,每次停电涉及用户多、审批难度大,叠加施工队伍力量有限,登杆检查和清洗作业往往收效甚微。线路缆化将原本架空铺设的电力线路改为地下敷设,能隔绝盐雾侵蚀,大幅降低线路故障率。
此外,在运维方面,国网晋江市供电公司构建了多维度防护体系:一是定期开展防污综合检修,每半年至一年清洗绝缘子及设备;二是对设备线夹、连接点等裸露部位包扎绝缘胶布,加装热缩管、塑胶套管,形成阻隔层;三是金属材料工具在热浸镀锌基础上,再涂防腐涂层,并定期修补;四是加强带电检测,用无人机巡视线路,提前研判设备健康状况。
图为国家电网福建电力(晋江海丝之光)“双满意”共产党员服务队利用无人机对供电线路进行隐患巡查(受访单位供图)截至目前,国网晋江市供电公司已完成19条历史污闪故障线路的首轮检修,累计更换设备线夹731个、绝缘子234个、避雷器123个、刀闸237个、开关32个。改造与升级后,线路故障次数明显减少,设备健康水平显著提升,截至今年11月,晋江市用户平均停电时间同比减少54.61%。(参与调研:梁恒维)
编辑:董时珊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