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发布《讣告》称,中国共产党党员、我国空间环境和空间碎片防护领域的重要开创者和奠基人都亨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1月24日5时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2021年,都亨接受新华社采访。该中心发布的《都亨同志生平》显示,都亨1935年3月生于上海,1954年考入北京大学,1965年研究生毕业。1965年至1995年任职于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长期从事空间物理和空间环境研究,曾任载人飞船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
“两弹一星”工程期间,他牵头核爆炸高空物理及导弹相关物理研究,后主导“东方红一号”卫星辐射防护研究,使其成为世界最早考虑辐射防护的卫星之一。
都亨先生是我国空间碎片研究领域的重要奠基人,在“863”计划论证中率先将空间碎片列为专题研究方向,开创了先河。2005年,他提出的空间碎片三大工程发展目标,成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核心纲领。
他毕生从事并推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在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工程任务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都亨在发展战略评审会作报告另据《中国科学报》2022年4月报道,作为空间环境预报中心的开创者,中国空间环境预报学科创始人都亨在与年轻人分享心得时说:“你要主动去为航天员服务,为他着想,心甘情愿地为他去做事。你是一个配角,你是保障安全的。”
2003年,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前不久,某国大使馆发来照会称,愿意帮助中国测算飞船被空间碎片撞击的风险,选择安全的发射时刻。
空间碎片是人类遗留在空间的废弃物。由于它们的平均相对速度达到10km/s,其动能相当于同等质量TNT爆炸时释放能量的24倍,具有极大的破坏力,使航天器受到严重威胁。
“我们国家一直强调‘神舟’的各个环节都要自力更生。”都亨说,“在这个最后的环节里,我们还是要依靠自己。”
这是一项异常庞大的工作。当时世界公认的数据表明,能对航天器构成致命威胁的太空碎片已经有9300多个,所以需要算出每一个碎片的轨道。整个团队用时三天,“神舟五号”的“发射窗口”被确定下来。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已经68岁的都亨没有呆在监控室,而是在自己的办公室里静静地玩了一会“接龙”游戏,“这是我消除紧张的方法……”
“所以,我是从2000年开始从大的空间环境领域转到空间碎片的。做了差不多10年,前5年我当首席,后5年我当顾问,现在我已经退休了”。都亨笑道:“以后就得看年轻人的了”。
编辑: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