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本报讯(记者 何永利)冬日的清晨,黔东南州西江千户苗寨里,60岁的绣娘李杏花已俯身于靛蓝布帛前,指尖起落间,蝴蝶妈妈(苗语“妹榜妹留”,是黔东南苗族创世神)的图腾渐次绽放。
“如今,有了司法护航,我们的干劲更足哦,日子更有奔头。”李杏花微笑着向记者介绍,此前曾有当地绣娘因缺乏经验未签书面合同,干完活却拿不到工钱,雷山县检察院检察官汪静了解情况后,立即启动非遗劳动妇女权益保护联席机制,联合人社部门固定证据,协同法院开展诉前调解,在苗家吊脚楼下的巡回法庭上,为绣娘当场追回欠款。
同时雷山县检察院还梳理辖区内涉苗绣企业60余家,通过“两长座谈”深入了解企业在涉法领域的困难。针对企业面临的“知识产权保护”“品牌打造”等问题,精准开出26个法治良方,为“雷山绣娘”非遗公共品牌打造提供强有力法治保障,助力企业在法治轨道上健康发展。2023年以来,“雷山绣娘”品牌相关侵权案件数量同比下降80%,品牌产品溢价达30%。
如今,苗绣纹样已出现在高定时装上,化身国潮元素。今年春天,上海时装周T台上,苗绣礼服惊艳四座,设计师特意邀请李杏花登场,她传统服饰上的涡纹鸟羽,与模特身上的解构主义苗纹形成了时空对话。在雷山,像李杏花这样的绣娘已超3万人,苗绣产业年产值超亿元,当地正织就一幅文化传承与乡村全面振兴的双面绣。
下一篇: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