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转自:中华工商时报
"今年以来,全省工商联系统累计开展'进企业活动'5094场,参与人数超过23万人,解决问题13087个。全省通过建立健全涉企问题督办闭环管理机制,累计归集涉企问题10.1万个,办结率达99.6%。"11月14日,在浙江衢州召开的全国工商联"进企业、解难题、送政策、促发展"活动(简称"进企业活动")现场推进会上,浙江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郑敏强在作典型发言中细数活动开展以来取得的成果,引起参会人员普遍关注。
之江大地,浪潮奔涌,动能澎湃。杭州开展"四个走进"、深化"四项机制",宁波"走企连心架起政企连心桥、闭环服务赋能企业发展路",温州"精准赋能破难题、提质增效促发展",嘉兴"助力打造浙里最'嘉'营商环境"……在会议现场摆放的一排展板上,赫然展示着浙江各地市开展"进企业活动"的经验和亮点,细读其文字可以发现,省级有统筹、各地有特色,可谓"既有一地之光,更有全省之彩"。
心贴心办实事,实打实解难题
在"进企业活动"中,"进企业"是活动形式,"解难题"是活动重点,"送政策"是活动内容,"促发展"是活动目的。活动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活动内容可以丰富多彩,但活动重点和活动目的始终不变。这决定了"解难题"成效是衡量活动整体效果的关键因素。
"进企业活动"启动以来,浙江省聚力把政策落实到位、把服务提供到位、把职责履行到位,系统谋划、精心组织,省、市、县三级联动深入企业走访,实地调研民营企业运行困难,及时反映并推动解决企业困难,有力推动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
机制赋能,解难有序。浙江省创新构建覆盖全省、贯通三级、高效协同的涉企问题全周期闭环治理机制。"闭环,就是把一件事做完,不能半途而废、虎头蛇尾、不了了之。"浙江省工商联负责人表示,建立闭环机制就是为了确保"件件有回应、事事有着落"。宁波建立"联、研、办、督、馈"问题解决闭环机制和"首问负责、全链跟踪、双周点评、件件落地"工作制度;湖州在"2天内交办、2周内回复、100%回访"闭环管理机制基础上,推出"往期问题跟踪追效"机制;衢州在闭环管理中引入企业"满意度"评价体系,纪检监察等部门对重点涉企问题开展专项监督。通过构建闭环治理机制,营造"说了算、定了干、按期完"的浓厚氛围,为"解难题"注入了强大制度动能。
欲"解难题",需先找准"真问题"。在这方面,面对面交流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浙江省倾力打造"亲清直通"品牌,持续放大"亲清直通·政企恳谈会"品牌效应,各地市围绕"亲清"主题打造了"问千家、进百企""'两个健康'直通车""周三见"等系列品牌,前三季度,全省工商联系统共举办政企恳谈会600余场次。
一位企业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以往提建议、提问题,往往是'纸来文往''函来函往',如今和党政领导、职能部门负责同志坐一起,当面反映、联合'会诊'、现场回应,效率高、预期强"。
没有繁文缛节,没有照本宣科,在每周三下午湖州市雷打不动的"周三见"政企恳谈会上,市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与民营企业家围坐在长条会议桌上,在一问一答间真诚互动,在一呼一应中破解难题,在观点碰撞中凝聚共识。
破解难题,要在有道。浙江省注重搭建"企呼我应"平台,分类分层分级解决企业难题。全省"一盘棋"建设"企呼我应"平台,实现全省涉企问题数据全量归集、统一管理,并应用AI等新技术,对问题进行智能识别、研判、分类、分办。按问题类别、复杂程度和办理权限明确省、市、县三级分工,实施"分类办理、分层协调、分级解决",建立"复杂问题提级办"研判处置机制。
破解难题,贵在精准。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近年来民营企业普遍反映的难题,针对此,浙江省积极打造金融惠企赋能服务体系,探索"融资难"系统解决方案。开展"万家民企评银行"活动,推出"金融指导员"创新做法,完善金融例会制度,不断深化政会银企合作。全面梳理11个地市、400余家金融机构的898项金融产品和490项增值服务,在此基础上,联合汇编并发布《浙江省民企金融产品和服务一本通》。与多家金融机构达成战略合作,未来三年为民企争取到1.4万亿元授信支持。深化资本市场服务,联合上交所开展上市指导系列服务。省里有动作,各地也在行动。嘉兴市工商联联合市人民银行开展金融支持民营经济"三增三破三进"行动,协调4家金融机构为企业授信、授贷38.3亿元;丽水市创新实施"金融顾问进企业"机制,为企业配备152名金融顾问,实现亿元以上企业结对服务全覆盖。一系列举措推动金融"活水""血脉"畅通,及时、精准浇灌到千家万户经营主体,强健现代产业"筋骨"。
此外,浙江省还积极发挥政商交往观测点作用,拓宽助企解难服务新渠道,上半年,全省27个政商交往观测点共收集问题建议305个,办结301个,办结率达98.7%。多措并举依法开展涉企权益保护,提升专业化助企护航能力。据统计,1-9月,省工商联办理民营企业维权案件27件,浙商法律服务团为700余家民企提供专业法律服务。
高质效送政策,高质量促发展
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一项政策在制定出来后,要发挥预期作用,需要加大政策公开力度,让群众知晓政策、理解政策、配合执行好政策。经济政策与企业生产经营息息相关,面向广大企业做好政策宣传解读是发挥政策效能的重要保障,为此要做好政策的主动精准送达,加强与市场的互动交流,让市场充分了解和用好政策,使政策真正惠及企业。
让专业部门讲专业政策。浙江省工商联联合有关省直涉企部门每月开展政策宣传活动,会同发改、经信、税务、海关等部门围绕"8+4"和"两新""两重"政策、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税务合规与信用修复、稳外贸拓市场等主题开展宣讲。在省工商联执(常)委会议、理想信念报告会上,邀请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商务厅负责人围绕支持企业创新发展、走出去等进行专题授课。让专业部门讲专业政策,有利于讲清政策的内在机理,让企业更易精准找到政策规定和企业经营的结合点,从而享受政策红利。
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经济政策千头万绪、数量庞大,相互之间关系交织。长期以来,惠企政策存在"有效触达难、企业匹配难、反馈评价难"等痛点堵点问题。针对此,浙江省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模型技术,打造"企之宝--浙里政策惠企精准直达大模型平台",打造精准识别需求、主动规划服务、全程智能办理的政务服务新模式,有力推动了政策红利精准触达、直达快享。该模型在全面归集政策的基础上,按区域、规模、行业、发展阶段等特征对企业进行标注,建立企业精准画像模型,形成多维度政策投放对象库。对象库形成后,再运用AI技术对政策进行解读,实现政策文件内容识别、条款拆解、要点提炼和分类标注智能化,使企业侧"千企千面"成为可能。之后,再根据政策内容精准匹配推送对象,向企业进行个性化推送,推动送政策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型。
政策有效力,发展有活力。浙江省以培育培优企业为牵引,构建"全链条、多维度"服务体系,构建联系机制、打造培训品牌、强化诉求解决,持续擦亮浙江民营经济"金名片",全力推动民营企业发展壮大。2025年全省有107家企业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09家企业上榜"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95家企业上榜"民营企业研发投入500家"、115家企业上榜"民营企业发明专利500家"。
浙江省统计局发布的主要经济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省新设企业和个体户123万户,规模以上工业民营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0.3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4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达76.2%;民营企业进出口占全省进出口比重达82%,拉动全省进出口增长6.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9.4%,领跑各类型企业,对全省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96.6%。一个个鲜活的数据有力反映了浙江民营企业的活力、韧劲,也凝聚着"进企业活动"的重要贡献。
"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好本次大会各项部署,持续推动'进企业活动'走深走实,助推'三个到位'落地见效,为全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作出工商联更大贡献。"郑敏强作典型发言时表示,浙江省工商联将继续深化"进企业活动"各项工作,坚持省、市、县联动,继续释放活动的潜力和效能,以"进企业活动"的新成效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