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转自:中华工商时报
在北京市朝阳区某小区门外,一名外卖骑手伸长了脖子,不断向经过的路人询问:“您好,您有门禁卡可以帮忙刷一下吗?”记者在北京多个小区调查发现,类似的场景每天都在反复上演,“帮忙开个门”成了许多骑手在门禁前的标配话术,也是他们每日完成“最后100米”配送的真实困境。一头是骑手的效率与收入,另一头是业主的安全与宁静,中间还夹着左右为难的保安,“是否应该为外卖骑手办理门禁卡”的讨论随之兴起。
不仅在北京,在全国很多城市都不同程度存在小区外卖配送“最后100米”的堵点问题,就目前看,这俨然成为一项民生痛点,考验着城市的治理智慧。
众所周知,小区设置门禁,是保障业主安全与宁静的一道重要防线。然而,随着城市外卖的兴起,这道防线似乎也成了骑手小区外卖配送“最后100米”路上的一道关键“关卡”。而对外卖小哥而言,这不仅关乎配送效率,更与收益等直接挂钩。因为按照常规的外卖配送制度,每单外卖都有严格的配送时间、服务质量等考核限制,如果每单外卖都因为小区门禁频繁影响而被顾客投诉超时等,显然最终将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和收益。
但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业主的安全与生活宁静权益需求。若轻易为外卖骑手开放门禁,就可能留下安全漏洞,难以有效保障业主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而且,外卖骑手骑车频繁进出小区叫门和打电话等,都会一定程度上产生噪音,影响业主的正常生活。
这种背景下,小区保安就可能成为“夹心饼干”左右为难。一方面他们肩负着维护小区秩序和安全的职责,严格执行门禁制度是职责所在。但另一方面,面对外卖骑手的难处,若一味拒绝开门也不合人情,易引发冲突乃至遭遇投诉等增加他们的工作压力。而现实中,由于一些城市小区管理的苛刻,由此还滋生了一个兜售门禁卡的“地下市场”,亟待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破解这一难题?关键在于平衡多方利益。对小区管理来说,要破除简单粗暴地“一刀切”,为外卖骑手办理临时门禁卡。如为骑手申请临时门禁卡,限定使用时间和范围。同时,小区要加强对骑手管理,要求他们遵守小区规定,文明配送。
当然,外卖平台也不能置身事外,要积极相向而行承担应有责任,如适应小区管理需要,优化配送算法,合理规划小区外卖配送时间,避免因时间过紧导致骑手为了赶时间而忽视小区规定等。此外,平台还可与小区管理方沟通协商,建立合作机制,共同解决“最后100米”的配送难题。
此外,对外卖骑手而言,也要谨守道德和文明底线,在配送外卖时尽量做到不打扰业主清净和安全。而对于小区的消费者,也要谨慎选择订餐时间段,避免由于骑手送餐而影响小区其他业主安全与宁静。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畅通小区外卖配送“最后100米”,看似是一件小事,但本质上却是城市治理的一门大学问,需在实践中不断深入探索和精细创新。面对小区外卖配送“最后100米”日益突出的堵点,有关方面不能回避,而应积极应对,以智慧和担当书写城市治理的合格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