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新闻网讯 “以前社区服务中心就是个‘办公点’,现在成了我们的‘第二个家’。”8月15日,在临沂市临沭县郑山街道上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刚理完发的72岁居民李大爷笑着说。近日,记者走进临沭县多个社区,探访当地以“五社联动”为抓手推动基层治理创新的生动实践发现,通过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精准服务,曾经的“治理末梢”正蝶变为“幸福前哨”,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从“办公点”到“邻里家”:服务阵地变身“温馨港湾”
在上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楼便民服务区设有“共享工具墙”,扳手、电钻等工具随用随取;二楼“邻里议事角”里,几位居民正围坐讨论小区绿化改造方案;三楼的“银发食堂”飘出饭菜香,65岁以上老人凭“爱心卡”就能享受优惠餐……
这背后是临沭县对社区服务阵地的系统性升级。该县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圆心”,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养老服务中心等资源,打造“15分钟党群服务圈”,并按照“服务功能最大化、办公区域最小化”原则,压缩办公空间30%以上,增设“邻里议事角”“共享书屋”“四点半课堂”等亲民功能区。“现在社区不仅是办事的地方,更是居民唠家常、解难题的‘会客厅’。”上城社区党组织负责人介绍,通过引入社会组织、“社区合伙人”,便民理发、社区食堂、健身空间等服务精准嵌入,满足“一老一小”、上班族等多元群体需求。
从“单打独斗”到“攥指成拳”:多元主体共绘治理“同心圆”
“小区楼道灯坏了,网格员当天就联系物业修好了;楼下餐馆油烟扰民,社区联合城管部门一周内就督促餐馆整改到位……”谈起社区变化,临沭街道凤凰社区住户王女士如数家珍。这些变化的背后,是“五社联动”机制下多元力量的深度参与。
所谓“五社联动”,即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区公益慈善资源的联动。临沭县通过“党建+共建”激活资源,组织80余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与43个社区结对,2000余名在职党员“亮身份、领岗位”,设立“红星岗”,深度参与议事协商、矛盾调解等工作,今年以来累计收集民情诉求1500余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00余件。同时,创新“群众选、组织审、门前亮”三步法,选聘2500余名楼栋长、单元长,组建56个“邻里议事会”“银龄调解队”等自治组织,推行“串门议事”“家常调解”等微治理模式,成功化解邻里纠纷380余起。
从“有热情”到“有本领”:专业力量赋能服务“再升级”
在临沭街道龙河社区的“社工实训基地”,一场“物业纠纷调解模拟演练”正在进行。社区工作者小刘运用“情绪安抚——事实梳理——法律释明”三步法,成功化解了一起虚拟的停车纠纷。“现在处理问题不再是‘和稀泥’,而是要有方法、有依据。”小刘坦言,通过专业培训,自己的服务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专业服务是“五社联动”的关键支撑。临沭县聚焦“人”这一核心要素,实施“三大培育工程”:一是社会组织孵化工程,围绕养老、教育、环保等领域孵化培育300余家社会组织,通过全流程赋能培训推动服务项目“成熟一个、推广一个”;二是红色社工培育工程,构建“理论+实训+实践”培养体系,年均培训社区工作者1000余人次;三是公益讲堂升级工程,开设心理辅导、法律援助等课程,覆盖居民及社工超万人次。
从“有供给”到“精准达”:服务场景定制“幸福清单”
“阿姨,您的血压有点高,记得按时吃药。”“小朋友,这本《弟子规》借给你看,下周记得还哦。”8月15日上午,在青云镇白旄社区的“志愿大集”上,义诊、维修、非遗展演等20余个服务摊位前围满了居民。“以前想理发要跑老远,现在‘大集’开到村口,方便得很!”居民刘阿姨拿着刚领的免费理发券高兴地说。
精准服务是“五社联动”的最终目标。临沭县坚持“需求导向、项目牵引”,打造“普惠+定制+特殊”三类服务场景:普惠服务方面,“志愿临沭·同心大集”以“流动市集”形式送服务进村居,惠及群众超10万人次;定制服务方面,推行“村居+社会组织”牵手计划,每月发布资源清单,村居按需“点单”,中医诊疗、汉服文化、助农直播等40余个特色项目精准下沉,已开展活动230余次,服务3万余人次;特殊服务方面,聚焦孤困儿童、空巢老人等群体,打造“孤困儿童团”“沭禾未检”等品牌,联动医疗、教育等领域专家提供司法保护、日间照料等服务,推动关爱服务标准化、长效化。
“从‘治理末梢’到‘幸福前哨’,‘五社联动’不仅让社区治理更有活力,更让居民感受到触手可及的幸福。”临沭县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县将持续深化“多元参与、精准服务、长效发展”路径,推动基层治理从“有形覆盖”向“有效提升”跨越,书写更有温度、更具活力的基层治理新篇章。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秦承军 通讯员 王芳 徐萌萌 吴泽豪
来源:琅琊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