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补在豪华市场突破、海外渠道优化和品牌溢价提升方面的不足,是吉利汽车实现新目标的关键
文|《财经》特约撰稿人 陈亮 赵成
编辑 | 江玮
破除价格战阴霾,吉利汽车(00175.HK)凭借平价新能源市场的强劲表现,交出了营收与销量双创新高的中期答卷。
8月14日,吉利汽车发布的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503亿元,同比增长27%;累计销量达140.9万辆,同比增长47%。其中,新能源产品销量尤为亮眼,达72.5万辆,同比增长126%。
利润方面,吉利汽车实现归母净利润92.9亿元,同比下滑14%。公司解释称,主要受上年同期出售附属公司收益、本期汇兑收益波动和资产减值亏损波动影响。剔除这些一次性及波动性因素,核心归母利润达66.6亿元,同比增长102%。
大整合之后吉利汽车2025年上半年核心财务数据向好。 摄影/陈亮基于这份超预期的成绩单,吉利汽车将全年销量目标从271万辆大幅上调至300万辆,展现出对后续市场的强烈信心。
然而,亮眼业绩背后暗藏隐忧。本轮增长主要由平价市场驱动。其中,银河品牌贡献了近四成销量,而定位高端的极氪品牌增速骤降至仅3.26%,同时海外出口销量同比下滑8%。
吉利汽车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桂生悦坦言,高端市场增速放缓和银河销量的崛起,直接导致公司单车平均售价下滑1.4万元。
因此,解决极氪品牌向上突破的瓶颈、加速海外渠道重构、提升整体品牌溢价能力,成为吉利汽车冲击新目标亟待补齐的三大短板。
平价新能源车快速走量
新能源汽车和走性价比路线的平价车成为吉利汽车本轮业绩的发力点。吉利银河上半年销量54.8万辆,同比增232%,占吉利汽车整体销量的38.9%,同时占据吉利新能源总销量的75%。
吉利银河品牌的快速走量,得益于精准的市场定位和强大的产品竞争力。从主流市场来看,价格越低、配置越多、空间越大的车成为消费者首选。吉利银河将产品价格区间集中在15万元以内,目标客户群体为追求高性价比的年轻消费者和家庭用户。
在产品力上,吉利银河持续对标比亚迪,并与其在20万元以内市场进行厮杀。例如车身尺寸与比亚迪海豚相近的星愿,其价格更低,配置更丰富。
吉利星愿与比亚迪海豚车型对比。 制表/陈亮更为重要的是,吉利银河不再是以往依靠单款走量,而是依托“一个吉利”战略,做到产品聚焦、研发共享,从而实现成本有效控制和结构优化。从数据来看,自2024年8月银河E5上市以来,其每一款产品均有良好的表现,新能源盈利周期全面开启,单车核心归母净利润同比涨幅37%,核心归母净利率涨幅达57%。
目前,吉利汽车新能源产品市占率达11.1%,稳居行业第二,相较于第一名比亚迪来说,差距正在缩小。桂生悦表示,随着吉利汽车的产品不断完善,有信心与第一名(比亚迪)缩小差距,甚至超过第一(比亚迪)。
极氪增速骤降,信任修复路漫漫
在银河品牌崛起的背后,毛利率的变化同样值得关注。上半年,吉利汽车毛利率达16.4%,但同比微降0.3个百分点。而豪华新能源市场则是提升毛利率的关键所在。
吉利必须让极氪品牌跟上集团增长的步伐。上半年,极氪品牌销量达90740辆,同比增长3.26%,相较于去年同期106.1%的增速,今年下滑严重。其与领克品牌相比,更有近20个百分点的增速差距。
极氪品牌的增速放缓与此前透支消费者信任有极大关联。2023年-2024年,极氪产品快速换代,甚至出现“三代同售”的场景。特别是2025款极氪001在硬件层面做了升级,但价格却下调了2万-3万元,导致2024款车主刚提车即面临“技术过时” 和“资产贬值” 的双重打击。
同时,“0公里二手车”事件也是透支消费者信心的因素之一。有媒体报道,极氪通过直营门店体系,将大量已投保过户的库存车辆当作新车,以“限时优惠”等话术兜售给不知情的消费者,引发大量投诉。这一举动损害了品牌形象和用户信任,影响了后续销量。
此外,有分析人士指出,单一爆款车型已从蓝海市场进入红海竞争阶段。极氪001初上市时,纯电性能轿车市场几乎处于空白,而如今小米SU7、小鹏P7i、智己L6、星纪元ES 等车型蜂拥而至,这些竞品在价格、配置、智驾体验等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分流了极氪001的潜在客户。
为此,吉利汽车开始求变,主动公布产品节奏,试图挽回市场信心。桂生悦向所有吉利旗下品牌曾经有背刺感觉的用户表达真诚的歉意。
8月8日,极氪品牌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产品更新预告,旗下极氪X、极氪007、极氪001与极氪7X四款车型将在年内推出改款。其他在售车型今年暂无更新计划。
海外市场意外下滑,重构体系谋破局
除恢复消费者信心外,重新找到海外新增长点也是吉利下半年需要着重布局的战略之一。
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车总出口销量为18.4万辆,同比减少8%,此次下降主要受到东欧市场超40%的降幅影响。
主要是俄罗斯市场遇冷。2025年上半年,俄罗斯乘用车市场累计销量同比下滑26.3%。俄罗斯汽车咨询公司ASM今年7月公布的数据显示,俄罗斯主要市场掌握在本地品牌拉达手中,6月销量为24165辆,位居其后的是长城哈弗、奇瑞、长安和吉利,这些品牌全部出现三成以上跌幅,尤其吉利下降最为明显,达到44.4%。
此外,海外市场调研不足及反应过慢也是一大原因。海外市场变化较快,而吉利在市场调研方面存在不足,未能及时准确地把握市场动态和消费者需求变化,在资源配置上的支持力度也不够大。例如,吉利旗下车型在海外的配置和国内一样,没有进行本地化调整,相比之下,其他车企在产品本地化设置方面更为扎实,这使得吉利在海外主要市场的售价下降,影响了销量。
面对出海困局,吉利汽车集团CEO(首席执行官)、吉利汽车控股董事淦家阅在过去几个月内对海外市场的组织架构和产品策略都做出了一系列调整,并亲自挂帅组建快速响应体系,从组织上形成了全吉利一盘棋。
淦家阅表示,下半年在海外成立五大区,包括欧洲区、拉美非区域、中东亚区域、东盟区域和东欧区域。此后,所有的品牌在区域范围内进行国际化的发展,并在中后台形成全部资源的统一和调度。
在产品规划上,吉利汽车在海外继续坚持“油电并举”策略,根据不同的区域制定不同的产品策略。尤其是破除吉利汽车以往对中国产品做简单适应化就出口至不同市场的做法,而是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区域的产品进行不同配置。
目前,吉利汽车注资雷诺巴西,借力其成熟生产体系与渠道网络切入拉美市场;埃及工厂正式投产、印尼基地启动试制,强化本地化供应链能力。
变革之后,淦家阅立下军令状,吉利汽车要打造3个10万辆级以上的区域,2个5万-8万辆的区域。总体上,确保今年全年的出口销量实现正增长。
价格战被叫停,后续比拼硬实力
回顾2025年上半年,吉利的主要增长来自售价更加亲民的银河品牌。然而随着价格战被叫停,新车上市的价格挪动空间不大,大众市场的竞争将由价格驱动转向产品力比拼。
交银证券指出,如果不能用价格作为主要卖点,市场则会更多转向配置、驾驶体验、智能化等综合价值。
尤其是智能化方面,早已经成为各家车企凸显自身差异化的关键领域。吉利也于今年3月发布了“千里浩瀚”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并将该智驾系统覆盖至吉利系15万至50万元级市场。
同时,吉利对智驾团队进行了优化整合,以进一步提升效率。8月初,极氪智驾团队、吉利研究院及旷视旗下智驾品牌“迈驰智行”将一同并入重庆千里智驾。吉利方面明确表示,吉利未来将只有一个智驾团队。
不过,当智能辅助驾驶成为标配后,如何平衡银河、极氪和领克三品牌之间的关系,打出价格分层、技术分层和品牌分层,依旧考验着吉利管理团队的智慧。而能否有效解决极氪的增长困境、快速扭转海外市场颓势,并同步强化整体品牌价值,将直接决定吉利汽车能否真正“补齐三短板”。这不仅关乎其全年300万辆销量目标的达成,更是其从“平价金矿”迈向全面均衡发展,最终实现全球一流车企愿景的关键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