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转自:中国经济导报
本报讯 记者张自芳报道 近年来,福建省泉州市建立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多方协同”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产品研发和技术升级,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据统计,泉州累计建立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30家、省级基地26家,形成覆盖八大重点产业的创新网络。截至2025年3月底,320名博士后取得发明专利291项,实现成果转化经济效益超10亿元。其中,晋江工作站作为全国首家县域博士后站点,大力建设完善人才引育机制,累计引进海内外博士120名,其中不乏曾在IEEE(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等平台任重要职务的魏尧博士等高端人才。
目前,晋江工作站已先后完成科研项目146项,获发明专利35项,出版专著23部。其中,“企业出题-博士解题-市场验题”的产研融合机制也尤为亮眼。安踏博士后刘可帅研发的“冰溶纱”技术更是个中翘楚,其通过纳米级功能调控使运动面料效能提升30%,创造1.3亿元订单金额。南方路机的杨建红博士后团队围绕智慧搅拌、智慧破碎、智慧固废三大领域开展科研和技术创新工作。在诸多项目成果中,智慧建废分选系统,大幅提升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效率和纯度,有效减少了填埋量,促进了循环经济发展;高端干式机制砂生产装备,实现了对进口设备的替代,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超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