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转自:中国经济导报
柴洁
中小企业被视为经济运行的“毛细血管”,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当前,人工智能正以指数级速度重塑产业格局,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带来全新机遇。如何加速人工智能赋能,让中小企业轻装上阵,成为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近日,由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主办,北京思特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AI for SME人工智能赋能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来自全球政产学研各界的嘉宾齐聚一堂,围绕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不会用、不敢用、用不起”三重困境展开深入交流。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马彬指出,中小企业既是数字化转型的需求者、受益者,也是供给者、贡献者,更是打通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主体。“对于技术基础相对薄弱的中小企业而言,人工智能是一次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宝贵机遇。”她强调,要真正实现AI赋能中小企业,关键在于破解中小企业的实际难题,打造普惠共享的数字生态。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蒲亚鹏介绍,上海正加快建设人工智能世界级产业集群,下阶段将持续做好中小企业服务保障,通过算力券、模型券、语料券等方式降低企业应用成本,聚焦堵点卡点营造更好发展空间。同时,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深化产学研合作培育复合型人才。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推动AI深度赋能中小企业,需构建开放、协同的生态系统。科技部原党组成员、副部长吴忠泽表示,未来AI的竞争不再是单一企业之间参数的竞争,而是生态体系之间的标准之争。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拓展大模型应用场景,是中小企业转型工程中的破局之举。他建议,中小企业应通过“人工智能+数据要素”,以人工智能生态激发数据的动能。同时,以“人工智能+”引领传统生活方式创新性突破,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新赛道。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樊文飞则聚焦技术路径创新。他认为,当前大模型确实强悍,但是也有一些缺陷。新型系统钓鱼城克服了这些缺陷,把机器学习模型嵌入,自动发现逻辑条件并给出解释,以逻辑推理弥补大模型不确定性,在实际案例中,能让企业误差率远低于行业标准,为中国人工智能开辟差异化赛道,也为中小企业的AI赋能探索更多路径。
论坛期间发布的“AI for SME全球普惠倡议”进一步明确了行动方向,该倡议首次实现“技术-政策-金融”三位一体的普惠框架,以开源破垄断,以场景促落地,以生态聚共识,把“人工智能+”从概念宣言转化为可量化、可复制、可跨境的全球公共产品,为中小企业注入“低成本试错、高确定性增长”的转型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