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邯郸晚报)
□刘士峰
1975年春天, 父亲养了一头猪,年底卖掉后买了600多块青砖。父亲说,要用这青砖,盖一个“挂面”门楼。所谓的挂面门楼,是限于当时的物质条件,把门楼前脸的土墙用青砖包起来,挂个面,青砖白灰缝,防潮耐用又好看。
父亲开始着手准备盖门楼。那时候多数人家是“豁口子”,在土墙适当的位置留一个口,就是进出家里的必经之路。稍微讲究一点的人家就弄个木栅栏,可以挡住散养乱跑的猪狗到院子里作乱。父亲说,盖一个漂亮的“挂面”门楼,他早已在心里设计好了,到时候给大家一个惊喜。
父亲从地里拉来十多趟土,我们全家人也上前插手帮忙,挑水洇土,挖泥打墙,半个多月后,两米多高的土墙打到了顶。接下来父亲开始用青砖砌筑门楼前脸,他把底层青砖排列出来,右手掂着小瓦刀,左手握砖,瓦刀上抿一溜白灰膏,在墙体的青砖上再甩两点儿白灰膏,顺势在青砖外口棱角处擦上一道,再把右手青砖棱口上抹一溜,这样,起先甩出去的两点白灰膏支撑砖体,不至于倾斜。上下青砖棱角上的白灰膏共同黏合,右手瓦刀“咔咔咔”敲击几下,用瓦刀的前尖刮掉被挤压出来的剩余白灰膏,这块青砖就算妥帖了。一层青砖,一道白灰,青砖挂面,白灰勾缝,看上去煞是好看。
到了拱券位置,父亲找来两根粗木头做支撑,上端木板做底托,硬泥做胎,拍打成椭圆型,就可以砌筑拱券了。父亲把青砖前头的棱角磨掉,拱券最底层砌筑竖砖;第二层,用钢锯把青砖中间锯出一个个凸出的菱形,平砌;第三层,用四公分薄砖去掉两边棱角做过渡;第四层,把青砖锯成一个个正三角形和倒三角形,错落排列,区别于二层花型;最后,用青砖磨边错缝封顶。这个别具匠心的门楼拱券,父亲用了两天时间才完成。门楼封顶后,也不知道父亲从哪里搞来几瓶广告色,用一支旧毛笔,把拱券上的各种砖雕花样分别分层涂描一遍,红、黄、蓝、紫、青,五彩缤纷,街坊邻居看了,都夸父亲心思巧手艺高。
当时,村里有驻村工作队,有一天,工作队员来我家里吃派饭,看到父亲设计砌筑的小门楼,惊奇的睁大了眼睛。他说父亲的手艺,简直就是匠心独运的杰作,十里八乡都难找。父亲盖的漂亮门楼还吸引来附近乡邻,一个老乡骑着一辆破旧自行车,从距离我家六七十公里外的任县农村,风尘仆仆,前来参观取样,这事在村里一时传为美谈。
后来,家里生活条件稍好,父亲把简易木门换成了带着大蘑菇头铆钉的厚实大木门,又盖了三间新瓦房,而我也到了订婚年龄。那时候女方母亲要在结婚前相家,宅基和房屋顺利通过了女方母亲的检验,而我,也被姑娘相中。结婚后,我问媳妇,当时相家时,看中俺家什么啦?妻子嘿嘿乐了,说实话,俺娘当时相中你家街门和门楼了。真没想到父亲盖的小门楼竟然还给我的亲事起到了促进作用。
如今,我家的门楼早已重新翻盖,瓷砖贴面,宽敞高大,足以彰显出生活的变迁和时代的进步。可每当我想起父亲当年给家里盖的小门楼,心中禁不住感慨万千,父亲那精湛的手艺,过人的智慧,因陋就简,别出心裁,为我们的生活装扮出一抹亮色,在悠悠岁月里熠熠生辉,时时温暖着我的心。
上一篇:广东首个“双碳”营业厅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