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转自:中国市场监管报
本报讯 近日,中国特检院科研人员在高温环境金属材料缺陷检测领域取得新突破。由电磁声科创团队研发的“高指向性斜入射电磁超声换能器及Full-Skip合成孔径成像算法”,成功实现高温环境下金属材料近场微小缺陷的精准检测,相关成果发表在领域权威期刊《Ultrasonics》。
这项技术攻克了长期困扰业界的“检测盲区”难题。传统电磁超声检测技术因初始脉冲饱和感应现象,在金属材料近场存在约15mm盲区,导致高温下近场埋藏缺陷几乎没有手段可以检测。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将高指向性斜入射换能器设计与新型成像算法相结合,通过优化声场参数和虚拟镜像路径重建技术,实现近场区域成像。实验证明,可在6.5mm深度对3mm横通孔和长10mm朝向45°裂纹成像。在300摄氏度高温重复测试中,缺陷定位波动控制在3mm以内,展现出优异的工程适用性。
“这项技术如同探照灯照亮了暗区。”研究人员介绍说。其无需耦合剂可在高温环境下应用,特别适用于石油化工、电力能源等领域压力容器、管道的焊缝在线检测,为高温设备安全运行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案。
据悉,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其核心算法已申请多项专利。业内专家指出,这项技术对高温超声成像检测技术进步和提升我国重大装备安全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左 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