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开始,北京警方警用直升机持续对密云灾区进行空中投送物资和救助伤员。他们在低云、低能见度的情况下一次次穿云破雾,进入群山之间,巡查受灾情况、转移群众、运送物资……
在一次救援中,为了让一位预产期孕妇能够安全登机转移,警务航空总队飞行员刘倩将8.6吨的直升机在距离地面1米左右的高度悬停,仅靠一个轮子在布满尖锐石块、地质松软的乱石滩上悬停,根据安全员指令瞬时调整,进行大量的微操,“我能清晰感觉到汗珠从后背流下。”
27日至30日4天的救援飞行任务中,执行任务机组共巡查山区受灾被困地区280多个点位,共飞行60余架次,飞行总时间近40小时,安全转移救治群众100余人。
飞机在乱石滩单点悬停接应临产孕妇 飞行员:下面是尖锐石块 容不得一丝摇晃
28日凌晨,大水悄然经过密云区大城子镇梯子峪村,村民们还来不及转移,唯一的出入口被吞没……
当天下午,刘倩驾驶直升机沿着水流经过,15点30分的时候,在梯子峪村的一处水泥小道上,看到一名男子拼命挥舞着手中的红布呼救。安全员张峥迅速绳降到地面询问情况。
“他的妻子已经到了预产期,这两天就生了,但是大水把路挡住了,村里人想尽各种办法也不行,最后听到直升机的轰鸣。”张峥说,当时男子想让妻子乘直升机去往医院待产,可是周围没有合适的降落和悬停地点,想要将孕妇送上去只能依靠绞索装置。但孕妇肚子太大,固定用的马甲势必会对胎儿造成压迫,“就算是救援担架,也难以保证不压迫胎儿。”
孕妇的家人们拽住张峥说,“即便是冒险也要试一试”。
通过判断,机组还是决定先返回基地,召集医务人员协助,临走前,张峥一再表示“等我们!我们一定想办法。”
16时17分,他们载着两名医生再次返回,沿原路寻找。此时一家人都没回家,继续向高处缓慢地走着。
通过观察,张峥与另一名安全员迅速找到附近一处开阔地带,决定让飞机尽量贴近地面,将孕妇抬上飞机。他当即绳降至地面与这一家汇合,带领他们前往。
那是一处乱石滩,周围布满了尖锐的石块,坑洼不平,地面湿滑泥泞且松软,根本承载不住8.6吨的直升机。想要尽量接近地面,直升机只能仅靠一个轮子“点”住地面。
“当时机舱内的地板距离地面只有1米左右的距离。”飞行员刘倩说,单点悬停对警航的飞行员来说并不难,但因为转移的是孕妇,连几厘米的误差都不容出现,当时发动机正在高负荷运转,稳定性本就差,机身稍偏移丝毫,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必须成功,如果孕妇和孩子真的出了事儿,我们心里不会原谅自己。”张峥告诉北青报记者。
直升机想要平稳悬停,还必须有固定的参照物让飞行员判断机身位置,而附近可供参照的物体,大多是流动的水和摇晃的树冠……几乎没有参照价值,只能依靠安全员在后方观察,听从指令操作。
“别往左!低!保持!保持!再低……”直升机上另一名安全员不断发出指令,刘倩要在毫秒内做出相应瞬间反应,不停进行微调。“说是微调,但双手双脚操纵的动作却不小,那段时间我感觉特别漫长。”刘倩为了达到极限值的平稳,高强度的操作频率加上注意力高度集中,让她体力快速流失。
为了保证安全,刘倩还需要对孕妇登机瞬间做出预判,避免飞机因重心变化发生摇晃,高度紧绷的神经甚至能让她清晰感受到汗珠从后背滑下的位置,她仔细听着安全员的指令:“准备登机!稳住!一!二……”
“好!”孕妇被以坐姿的状态温柔抬上直升机,所有人松了一口气,张峥随即将孕妇母亲接上飞机,方便生产时进行照顾。返回过程中,老人哭了,一遍又一遍说着感谢的话,“终于安心了,安心了。”
16点30分,孕妇安全抵达穆家峪机场,并被送往医院。
几次陷入云团和大雾 每次救援都会遇到新的挑战
“大雨后山区的能见度很低,我们在低云层和高压线之间穿行,对山区重点地区从空中进行勘察。”市公安局警务航空总队总队长任晓峰告诉北青报记者,在此之后,7月28日、29日连续两天继续开展空中救援工作。北京警航每天各出动3架大型警用直升机,直升机从警航基地起飞,前往密云山区汛情严重地区进行全方位空中巡控,实施空中勘察、空中投送救援物资和转运群众等飞行任务。
每次进入群山之间,对于飞行员来说都是一种胆量和技术的考验。“山区情况比较复杂,云层基本和山体连在一起,贸然进入太危险。只能通过观察,在不熟悉的地形中寻找云层和山体之间距离较大的位置,以此进入山群之间。”空中安全员张峥介绍。
“但有的时候,我们即便进入山群之间或者村镇内进行低空飞行,还是会突然遇到云团和大雾。”刘倩说,一旦遭遇这种情况,四周茫茫一片,飞行员很容易产生错觉,从而发生飞机的俯仰或坡度、旋翼一旦碰到山体或障碍物,后果不堪设想。
每次遇到这种情况,刘倩就会找机会悬停,观察好四周情况后,确认过仪表数据,再慢慢前行一阵,做360度旋转,观察确认安全后继续前行。只有接到需要转移群众返回时,他们才能回飞到高空安全地带。
刘倩并非第一次参加救援,“但每次救援都要面对不同的情况,遇到新的挑战。”她说,像在29日救助另一名孕妇时的情况,该孕妇右腿小腿受伤,周边唯一的空旷地带附近,地面布满倒塌的电线、碎石、瓦砾,如果同样选择单点悬停或靠近地面,气流势必会卷起杂物,对周围建筑物、群众造成伤害,好在孕妇怀孕时间不长,可以穿戴固定马甲,可以选择绞索。
还有一些老人、小孩的救援中,要不断安抚情绪,注意驾驶平稳,十分考验飞行员和安全员的耐心和细心。而对张峥来说,最难则是如何婉拒群众的感谢,“有时候在送去物资或者转移群众时,一些老人会难掩感激的情绪,挽着我们、搂住我们,但飞机旁这些动作还是挺危险的,我们要时刻确保他们的安全。”
据介绍,27日至30日4天的救援飞行任务中,执行任务机组共巡查山区受灾被困地区280多个点位,三架警用直升机按照不同飞行航线,同时开展空中救援,奔赴灾区各个点位,截至目前,共飞行60余架次,飞行总时间近40小时,安全转移救治群众100余人,其中包含80岁以上老人50余人,婴幼儿10余人,临产孕妇2人。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按照受灾严重程度和伤病人员严重程度,三架警用直升机按照前期设定的两条主要勘察航线,针对重点受灾区域,分别在空中逐镇、逐村开展空中巡查排查,对断水、断电等紧缺生活必备物资地区空投矿泉水、面包、火腿肠、药品、氧气袋、移动电源等救援物资,共运送物资50余吨。对水位较高地区投送救生衣等救生逃生装备。
警航总队总队长任晓峰介绍,“在飞行勘察中,机组人员密切观察地面情况,遇有挥手求救、被困房顶和‘孤岛’区域等危急情况,第一时间针对周边地面、空域环境实施空中救援。灾区大部分地区没有适合直升机降落的地点,机组成员多采用低高度悬停、单轮悬停等技术动作,利用机载绞车、救援担架等装备对危重病人和受困群众实施救援。”直升机将伤员和群众运送到密云地区临时停机坪,由救护车现场转移至医院实施救治。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浩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