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成语咸阳 | 一代楷模
创始人
2025-08-01 07:18:43
0

转自:咸阳发布

一代楷模

成语咸阳

【释义】

《汉典》释曰:“一个时代的榜样与典范、模范。”

【出处】

《旧唐书•李靖传》:“公能识达大体,深足可嘉。朕今非直成公雅志,欲以公为一代楷模。”

【释义】

李靖(571—649),字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人,是唐朝文武兼备的著名军事家。他被封为卫国公,世称李卫公。李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著有数种兵书,可惜大多已亡佚。他原为隋将,后效力李唐,为唐王朝的建立和发展立下赫赫战功。去世后谥号景武,陪葬昭陵,其墓在今礼泉县烟霞镇官厅村。

李靖从小就展现出“文武才略”,隋末任殿内直长,虽官职低微,但其才干却闻名于公卿之中。他的舅父韩擒虎每次与他谈论兵事,都无不拍手称绝。吏部尚书牛弘称赞他有“王佐之才”。李渊父子起兵反隋后,李靖跟随李世民,在征讨王世充的战争中立下战功。此后,他又先后在平定萧铣、安抚岭南、平定辅公祏、击灭东突厥、远征吐谷浑等战争中运筹帷幄,为大唐的建立立下卓越功勋。他还曾担任刑部尚书、检校中书令、兵部尚书等职。

李靖虽在战场上勇猛善战、叱咤风云,却性情沉稳宽厚。御史大夫萧瑀曾弹劾李靖治军无方,称在袭破颉利可汗牙帐时,一些珍宝文物被兵士抢掠一空。太宗一时不明缘由,对李靖严加责备,李靖却不加辩白,只是顿首谢罪。后来,唐太宗查明李靖是受了诬告,便将他的兵部尚书晋升为右仆射,使其成为宰辅。

李靖明察事理,见微知著。唐太宗让李靖教侯君集兵法,后来侯君集上奏太宗,说李靖有谋反之意,原因是李靖每到精微之处,便对他有所保留,不予细讲。太宗听后责备李靖,李靖却回答说:“此君集反耳。今中原已安,臣之所教,足以安制四夷矣。今君集求尽臣之术者,是将有异志焉。”此时,侯君集尚未有任何反迹,太宗不太相信。一次,朝后回尚书省,侯君集骑马越过省门数步都未发觉。李靖见到这种情况,便对人说:“君集意不在人,必将反矣。”至贞观十七年四月,侯君集果然与太子承乾谋反,事情败露后被杀,这证明李靖的预见准确无误。

到了晚年,李靖觉得自己在朝廷任官多年,功劳不小,应该早点解甲归田,免生后患。一次,趁唐太宗派他访察民俗之机,他呈上一份奏书,禀报说自己的脚生了毛病,请求退休归家。唐太宗见李靖的奏书写得十分恳切,便答应了他的要求。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靖病情恶化,唐太宗亲临病榻慰问。他见李靖病危,涕泪俱下,十分难过地对李靖说:“公能识达大体,深足可嘉。朕今非直成公雅志,欲以公为一代楷模。”又说:“公乃朕生平故人,于国有劳。今疾若此,为公忧之。”唐太宗认为,自古以来身居富贵而能知足者甚少,像李靖这样的有功之臣,能够识大体而隐退,实在是可嘉之士!

贞观二十三年四月,李靖溘然长逝,享年七十九岁。唐太宗册赠司徒、并州都督,赐予班剑、羽葆、鼓吹,陪葬昭陵,谥号景武。其坟墓依照卫青、霍去病的旧例,筑坟形如铁山、积石山的形状,“以彰其功绩”。

李靖一生战功显赫,生前著有《李卫公兵法》。百姓盼望他能经常显灵,为百姓救危解厄,所以为其建庙供奉。于是到晚唐以后,李靖渐渐就被神化成了天将——托塔天王。

来源:《成语话咸阳》

编辑:韩越

审核:闫莉  签发:王鹏飞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暑运首月全国铁路日均发送旅客超... (来源:团结报)转自:团结报  本报综合消息 2025年铁路暑运自7月1日启动。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
笔墨书廉洁 丹青绘正气(图) (来源:天津日报)转自:天津日报  本报讯(记者 高爽 摄影 曹彤)昨日,由河西区文化馆主办的“风正...
烽火铸魂 清风砺行 (来源:团结报)转自:团结报  □ 周  专  读过《南方抗大:塘田战时讲学院纪念文集》,仿佛回到8...
田野股份信披违规遭处分 新茶饮... 中经记者 许礼清 北京报道近日,北京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交所”)的一纸纪律处分书将田野股份(维权...
闲话“采菱诗” (来源:团结报)转自:团结报  □刘琪瑞  夏末初秋,江南水乡的菱角陆续进入成熟季。菱角又名菱、菱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