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看见中国魅力 | “老外”游上海
创始人
2025-07-31 10:53:41
0

来源:@国际金融报微博

【编者按】

自从中国持续放宽和优化过境免签政策以来,“老外”的身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街头巷尾,“China Travel”(中国游)迅速成为全球热门话题。

正在打造“中国入境旅游第一站”的上海,在这个夏天迎来入境游热潮,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到这座城市,体验消费场景、感受服务便利、观察城市面貌,也在心中留下属于他们的“上海印象”。

《国际金融报》推出“‘老外’游上海”系列报道,从消费、出行支付、城市影响力到吸引力背后的城市品牌,透过外国游客的亲身经历与感受,带你看看外国人眼中的上海究竟是什么样的。

你眼中的上海象征是什么?

是豫园的熙熙攘攘,还是外滩的流光溢彩?是安福路上的潮流咖啡店,还是陆家嘴的现代天际线?

记者近日走访发现,这些地方早已成为来沪外国游客的打卡胜地,游客也不再局限于这些大众的景点,商超、茶饮店、美食店,甚至是一些小众机位,都能看到外国人的身影。

在中国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优化出入境政策的背景下,今夏入境旅游市场热度持

续攀升。上海,正成为入境游的“第一站”和了解中国的“窗口城市”。 

城市品牌打响

作为境外游客最受欢迎的中国目的地之一,上海入境游市场持续升温。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上海接待入境游客超过415.8万人次,同比增长37.6%;其中外国人约为312.1万人次,同比增长53.3%。

在视频网站YouTube上,“shanghai travel”的热度居高不下,一则有关上海迪士尼的短视频获得了超4700万的观看次数;去年底,免签韩国游客来“上海度周末”的热潮令人印象深刻。在记者的街头采访中,外国游客对上海的印象高度一致:“Incredible(不可思议)”“Modern(现代)”“Fascinating(迷人)”“Friendly(友好)”“International(国际化)”成为高频词。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戚云亭认为,推动上海入境游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免签政策的持续优化。同时,上海依托中国最密集的国际航线网络,与多数免签国家实现直航连接,进一步巩固其作为外国游客入境中国主要门户的地位。

数据显示,随着国际航空枢纽功能不断提升,2024年,上海机场的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24亿人次,创下历史新高;其航线网络覆盖全球48个国家、291个航点。其中,中远程航线加密、共建“一带一路”城市连接加强,越来越多的游客正从欧洲、中东、非洲以及东南亚等地直达上海。

“还要看到的是,赴沪外国游客增多,他们将真实体验带到社交网络,上海的全球能见度也在不断增强,形成了良性循环的旅游‘吸引力场’。”戚云亭表示。

Tripadvisor、Time Out、Reddit等国际社交平台上有关“上海旅游”的内容日益丰富,形成了强大的用户口碑传播效应。

一些知名的外国社交媒体博主和网络红人来沪旅行并进行分享,也带动了更多潜在游客的关注与兴趣。

来自澳大利亚的女孩特里比安娜(Tribiana)向记者表示,来上海前她就通过多个平台做足了攻略。她说,自己已经游览了上海历史博物馆和水族馆,这些地方让她印象深刻,接下来她还有不少“打卡点”要去。

“上海一直是我梦想的目的地,这里的风景美得令人惊叹”,对特里比安娜来说,这是一次“令人难忘”的旅程。

“值得再来”

正如旅游博主Tom Cramp在《第一次来中国?就选上海》一文中所写:“对于那些想要以自己的方式体验这个国家独特魅力的人来说,上海无疑是理想之选。”

“我喜欢这里的现代建筑、城市氛围和潮流文化,所以选择来到上海。”一位波兰游客告诉记者。

来自印度的游客说,他被上海迅速发展的节奏所吸引。

“这是一座奇迹之城。”沙特游客穆罕默德(Mohammed)感叹。

历史厚度与现代活力兼具,让上海成为外国游客理想的“首选目的地”。在他们眼中,这座摩天大楼林立的都市,更像是一台高效运转的系统,其背后的逻辑是有章可循的城市治理与技术赋能。

来自南非的游客在体验地铁、骑共享单车、使用移动支付后表示:“这些技术不仅先进,而且人人会用。”他展示了已绑定南非银行卡的支付宝账户,几乎可以处理旅途中所有需求——支付打车费、购买小吃,实时翻译。  

在语言与沟通便利性上,上海也在细节中显现出“软实力”——地铁和景区的英语标识、越来越多会使用英语的本地服务人员,都在构建一个更包容的国际交流环境,也形成上海留住游客的关键一环。

为进一步激发境外旅客消费活力、提升消费体验,上海还持续优化离境退税服务举措。

“你可以把它当作一个由技术、文化和制度共同构成的软实力。”戚云亭说,“上海的目标不只是吸引游客来,而是让他们觉得‘值得再来’。”

对于许多已经来过上海的外国人来说,上海的变化之快也令人震惊。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也碰到了一位“回头客”。这位来自德国的游客已经是第七次来到上海,每一次都能看到这座城市的又一次跃升。站在外滩远望江对岸的陆家嘴,他告诉记者:“第一次来时,东方明珠就是城市的焦点。现在,它已经被新一批高楼包围。”

对于众多外国游客而言,上海不仅是一场旅程的起点,也是他们认知中国的第一扇窗。当游客从“观光客”转变为“城市观察者”,当“东方巴黎”的标签开始与“创意之都”“国际旅游友好城市”等关键词叠加,上海的城市叙事也在悄然生变。

“很多外国游客的中国旅程从这里启程,上海便是他们对‘中国是什么样’的第一个印象。”戚云亭说,“在这个‘世界会客厅’里,上海也提供了一面镜子——让世界看见,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是什么模样。”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看得见的幸福升级 (来源:黑龙江日报)转自:黑龙江日报 □本报记者 刘楠 李民峰 “坚持民生为本,在改善...
设备会说话 生产更智能 转自:贵州日报固达电线电缆(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企业供图)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学安在...
暖心服务伴旅途 转自:贵州日报 暑假期间,共青团黔东南州委组织3200余名青年志愿者开展专项行动,在全州108个志愿...
工商银行昆明分行推进反洗钱治理...   本报讯 记者关兰报道 今年以来,工商银行昆明分行为进一步提升反洗钱工作履职效能,切实防范反洗钱合...
木语(节选) □金铃子一两个从不同方向进入森林的人他们的绝望和呼喊是相同的所有呼喊都被松脂接着,甚至梦也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