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黑龙江日报)
转自:黑龙江日报
□本报记者 刘楠 李民峰
“坚持民生为本,在改善生活品质上获得更大提升。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动回应民生需求,不断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今年初,在大庆市大同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民生”成为被反复提及的关键热词之一。
年中已过,大同区的民生工作落实得如何?近日,记者现场走访了大同区三大民生建设项目工程,亲眼看到该区民生建设进展的同时,更体会到项目建设中的温情与关切。
路阔心宽同奔富
随着脚下一阵阵强烈而有节奏的震动,两台压路机在新铺设的路基上来回碾压。前面不远处,一台大型摊铺机缓慢地将顶在前面翻斗车内的水泥砂石拌料均匀地铺洒在路基上。
这里是大同区两条省道之一的兰西至民意公路安达大同界至大兴段改扩建工程建设项目现场。该项目全长50.7公里,总投资6.13亿元,改建后的路面由原来的7米宽水泥路,拓宽为10.5米宽的柏油路。工程完成后,沿线的居民都将受益。
“原来的这条路已经服役超过了50年,坑坑洼洼不说,沿途还自然形成了500多个道口。”全过程咨询单位负责人徐红岩说。多年来,途经的司机和百姓多次通过热线电话等形式反映情况。大同区经过与省有关单位申请资金等相关事项后,在2023年1月完成用地预审批复,2024年完成大同、采油七厂过境段施工,2025年4月7日大同段全线开工建设。
“目前,全线有100名工作人员在抓施工,动用的施工设备也超过100台。”大同区交通局李文明介绍,当天现场正在进行的是第三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近期开始摊铺沥青。“虽然预定工期完成时间是明年,但我们尽量争取今年年底前全部交付使用。到时候附近的百姓、商户,尤其是农民和采油七厂的运输车辆都将受益。”
小区改造暖民心
大同区政府办公楼的斜对面,大片黄色的围挡将一片楼房围在了当中。
这里是同深街西侧2楼区、4楼区,居民3324人,房屋建筑面积6.87万平方米。这片建于20世纪90年代的小区经过30多年,如今老化严重。小区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居民使用要求,严重影响小区环境卫生及居民居住舒适度。
面对时常接到的小区居民投诉,大同区委区政府将该小区作为聚焦民生痛点问题列入《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情况统计表》台账,成功争取国家专项改造资金2083万元,区政府匹配1389万元,推动同深街西侧2楼区、4楼区等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于今年5月1日正式开展。
“现在地下管线工程已全部完成,正在进行小区道路及人行道结构层施工。接下来是道路铺装、绿化景观小品、健身器材安装,预计8月末就可以全部完成。”大同区住建局副局长闫文凯说。
三个多月的施工是否会给居民带来不便?提起这个话题,在施工现场的项目改造便民接待室内,区住建局事业中心主任柳国庆讲了三件事:有居民搬家,施工单位主动派出工人协助搬运;因施工,有的老人出入不方便,现场施工的工人背进背出;一位化疗病人每周一、三去医院,施工方派工人将病人连人带轮椅抬到车上,从施工开始至今,风雨无阻……
“所有估计到的可能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的情况我们都准备了预案,为的就是施工中能让百姓正常地生活。”工程监理陈中学说。
老有所养享晚年
在大同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项目现场,两栋护理楼、一栋综合楼、多功能厅、连廊等主体结构均已封顶,这个承载着区域养老升级使命的重点工程,正按计划向明年年中投入使用的目标迈进。
作为大同区养老服务的“新标杆”,该中心总投资超5500万元,总建筑面积达1.23万平方米,规划设置288张护理床位。其中,失能、半失能床位占比高达56.8%,这一精准配比将为特殊老年群体提供专业照护保障。
大同区民政局刘宗春介绍,中心建成后将与现有的6家养老机构形成合力,不仅能满足区域养老服务需求,更通过功能化分区设置,让不同健康状况的老年人都能找到适配的生活空间——从康复护理到文娱活动,从膳食供给到精神陪伴,实现全方位的个性化养老服务。
项目的核心价值不止于硬件升级。据了解,中心投入使用后将牵头构建“1+4+N”养老服务体系:以养老服务中心为总枢纽,联动4个街道养老服务站,整合老年助餐、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N项服务,形成“一中心牵总、四网络同行、多方式守护”的服务格局。
“这不是简单的场地迁移,而是服务能级的全面跃升。”刘宗春解释,体系化运营将大幅提升养老服务的覆盖面与可及性,专业护理团队、智能照护设备与人性化服务流程的结合,将让老年人享受到有品质、有尊严的养老保障。
谈及养老服务的温度,刘宗春不禁想起去年“六一”的老少联谊活动。一名即将升入初中的小男孩,用压岁钱买了1000多元的食物和生活用品送给老人,陪他们聊天、给他们捶背,临走时小男孩说:“这是我过得最有意义的一个儿童节。”
这样的温暖场景,未来将成为养老服务中心的日常。“明年投入使用后,老年人文体活动、健康讲座、亲情互动等都将在这里开展,老人不用出门就能在各个功能区间自如活动。”刘宗春眼中的憧憬,勾勒出一幅生动图景:护理楼里有专业照护,多功能厅里有欢声笑语,连廊上有老友闲谈——这里不仅是养老场所,更是老年人的“幸福家园”。
随着主体工程封顶,大同区养老服务的“升级答卷”已初具雏形。这座凝聚着民生温度的建筑,正悄然改写区域养老的未来,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承诺照进现实。
下一篇:暖心服务伴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