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建构书法的本色表现——高立栋书法艺术刍议
创始人
2025-07-31 10:10:48
0

建构书法的本色表现

——高立栋书法艺术刍议

《周鼎·史记》

郑燮 《题画竹》

杜甫 《戏为六绝句》

李白 《春夜宴桃李园序》

  北辰

  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就是一个能量场,一种在特定场域中超越平常状态的存在,只有神游其中,方能感知其能量聚散变幻并受到感染。高立栋的篆书《兰亭序》就是这样一幅充满能量的作品。王羲之的《兰亭序》号称“天下第一行书”,是历代书家终身研学、临习的法帖之一。以“兰亭”写“兰亭”,有利于把握形神关系,领略其中俊逸的书风,但要出类拔萃绝非易事。高立栋的篆书《兰亭序》参透原帖笔意,在复活其神髓的同时,彰显出篆书结体别样的仪态及意趣,令人耳目一新。

  清人袁枚说:“从性情而得者,如出水芙蓉,天然可爱。”某种意义上讲,高立栋的《兰亭序》堪称“破体”篆书,同样是一幅“从性情而得”的佳构。该作品结体疏朗,运笔圆中寓方,既注意到了笔势的力道和偃仰向背关系,又在自然形成的牵丝效果中流露出一种隶草遗意,应了王羲之所吟咏的“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在法度之中活现出当年“曲水流觞”的情致。整体章法参差错落、顾盼生辉,尤为可喜的是,在篆隶构形的原始形态中,一种初民的喜悦扑面而来。

  清代书画家赵之谦曾言:“生平因学篆始能隶,学隶始能为正书。”由此形成的“颜底魏面”的雄强书风无人能及。十多年来,高立栋在系统学习赵之谦书法上用功尤勤,联句《云边雁断,陇上羊归》以北碑为质,隶楷兼容,篆籀笔法万毫齐发,提得起、铺得开、收得拢,方折处见顿挫,平整中见险绝,斩钉截铁,雄浑奇崛。从这幅字中,可以窥见高立栋深厚的碑学功底。有人说高立栋的行楷书,与赵之谦相较“几可乱真”,不是没有道理的。

  当代书风从建构中求变,就成为有识之士热衷的美学追求。书法艺术的建构性并非今人新创,这一现象往往出现在书法的自觉时代,如书史上的“魏晋风度”,除了书体自身的尚新求变,还与因时顺势、虚静守一的精神相统一。换句话说,“魏晋风度”的点画结构无论多么秀逸多姿,但其实质与当时崇尚玄学清谈和流连山水的主体生命有关。说明在汉字书写的建构性功能中,象形、会意不可偏废,是汉字书写永恒的核心诉求。高立栋大草《元好问·游泰山》就是一幅“建构性”作品。深厚的篆隶功夫派上了用场,形成了字心紧密的辐射式结构;由于他的行书深得赵之谦神髓,自然落笔不苟且多有意态;从整体上看,该草书取右倾之势,驱毫裹锋振荡而行,点与线在中锋、卷锋与侧锋间使转自如,势如孤蓬自振、惊沙坐飞,既纵横跌宕又古朴茂实,神完意足。如果说王铎的大草时人谓之“雨夹雪”,那么毫不夸张地说,高立栋的《游泰山》就是风吹沙。

  高立栋正值壮年,所书气势旺盛也实属正常。神游于《游泰山》满纸“风吹沙”的情境中,抓人眼球的还是他那笔笔恣肆、笔笔有筋节的线条,就像一段乐曲中奏响的转调和强音,从非具象造型的形式美感中,真切地感受到一种不羁的自由和坚韧的精神。必须指出的是,取类万象、天人合一,是书法艺术的永恒母题;意与象的契合、点与线的运动倾向,为建构性书法提供了极大的空间想象力。由碑、帖到碑帖融合,高立栋恰好走在“正反合”的书艺大家之路上。现代书风和现代艺术一样立足于直率的本色表现。窃以为楷书的八法精劲就是八方出击,比其他书体多了几分表情,在正大气象上再添一点楷法的高情逸韵。(本文配图均为高立栋作品)

责任编辑:杨晨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看得见的幸福升级 (来源:黑龙江日报)转自:黑龙江日报 □本报记者 刘楠 李民峰 “坚持民生为本,在改善...
设备会说话 生产更智能 转自:贵州日报固达电线电缆(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企业供图)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学安在...
暖心服务伴旅途 转自:贵州日报 暑假期间,共青团黔东南州委组织3200余名青年志愿者开展专项行动,在全州108个志愿...
工商银行昆明分行推进反洗钱治理...   本报讯 记者关兰报道 今年以来,工商银行昆明分行为进一步提升反洗钱工作履职效能,切实防范反洗钱合...
木语(节选) □金铃子一两个从不同方向进入森林的人他们的绝望和呼喊是相同的所有呼喊都被松脂接着,甚至梦也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