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湖州日报)
转自:湖州日报
记者 姚玲利
这个盛夏,湖州的热度不仅来自节节攀升的气温,更源自一场席卷全城的篮球热潮。
浙江城市篮球联赛(“浙BA”)开赛以来,如同投进一记漂亮的三分球,精准点燃湖城市民的运动热情。
赛事带动全民运动热潮
夜幕降临,南太湖新区篮协训竞基地灯火通明,球鞋与地板的摩擦声、进球的欢呼声此起彼伏,场馆里打球的、看球的,聚集了很多不同年龄段的人。市民李先生刚与球友们切磋完,大汗淋漓,“现在打球得提前预约,周一到周日晚上基本爆满。周日下午稍微人少点。”这名40多岁的篮球爱好者告诉记者。
南太湖新区篮球协会介绍:“目前新区内篮球场馆异常火爆,金融机构、国资企业、医疗机构等单位都在组织比赛,很多球队选择在我们这里训练。”
同样热闹的场景也出现在小梅港体育公园,这个新建1年多的体育公园里篮球场地常常爆满,不同年龄段的人在这儿打球。
今年7月,德清县体育中心推出的“校园三人王”篮球公益培训项目报名人数同比翻倍,近1000名青少年踊跃报名,创下历年新高。“我们原计划只招收120人,但报名情况远超预期。”项目负责人表示,为回应广大家长和学员的热情,组委会特别延长考核周期、增设补测环节,并将录取名额扩增至200人。据悉,该培训项目专门针对三人篮球特点设计,旨在为德清打造“校园三人王”赛事培育后备力量,助力“三人篮球赛事之城”建设。
在“浙BA”湖州赛区预选赛圆满落幕之际,2025年长兴县三人篮球赛于7月21日火热开赛。长兴县篮球协会介绍:“今年是第二届三人篮球赛,参赛规模较首届扩大近一倍,共有77支队伍、近400名选手报名参赛。”赛事设置了从6岁到45岁以上的全年龄段组别,真正实现了篮球运动的全龄化参与。更值得一提的是,比赛走进社区和商圈,让篮球运动与市民日常生活紧密融合。
“这不仅是‘浙BA’带来的效应,更是长兴推动全民健身的重要举措。”长兴县篮球协会表示。
一场全民参与的体育活动
作为“浙BA”的忠实小粉丝,11岁的俞思瑜报名了德清篮球公益培训班。这个生活在德清的小姑娘,几年前接触篮球后就深深爱上了这项运动。“小区楼下就有篮球场,德清到处都有篮球场,孩子暑假时常约好友打球,非常方便。”俞思瑜的母亲李女士说。
沈女士最近每天送家中小孩去湖州市奥体中心上篮球培训课。她感慨,小孩从幼儿园中班开始学习篮球,她也跟着了解篮球,观看篮球赛事,这些年见证了湖州篮球赛事越来越多元,前来学习篮球的小朋友也变多了。
“看完‘浙BA’现场比赛后,感觉湖州的篮球氛围更浓了。”篮球爱好者李先生说。他从大学时代延续至今的篮球情结,让他们的球友圈越来越壮大,这些年也从篮球赛的年轻组逐渐过渡到中年组。“既是自己的爱好,可以强身健体,又能代表本地参赛,也是一种荣誉。”他说。
“浙BA”还成了大家新的社交“会客厅”。不少人上了一天班,下班后约一波同事到球场切磋下,同事关系反而更好了。酷篮创星青少年篮球教练唐嘉鸿从事篮球培训8年,这次代表吴兴队参加“浙BA”预选赛,他的学员们全家出动为他加油助威,有的到现场观赛,有的在家看直播。
学员家长席女士表示:“我们全家都爱运动,大儿子和小儿子都是幼儿园中班开始接触篮球运动,接受篮球培训。平日里还喜欢跑步、羽毛球等其他运动。”自己平日里喜欢看篮球比赛,她很享受这样的家庭运动氛围,也借此认识了很多热爱运动的家庭。
湖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教授、体育与大健康研究院院长王兴泽从专业角度深度解析这场“篮球风暴”背后的成功密码。“‘浙BA’的成功绝非偶然。”他认为,本次赛事精准契合了社会需求。其次,选择群众普及面比较广的篮球作为主打项目,正是基于其极高的群众基础。第三,比赛重在底层群众参与,群众无论作为运动员还是观众,都能主动积极、基本无障碍参与。
让运动成为持久生活方式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市不断丰富篮球场地资源,组织篮球品牌赛事,为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数据显示,全市现有篮球场地2591个,总面积达156.29万平方米,其中农村区域篮球场超900个,为全民健身提供了坚实保障。
“赛事是‘火种’,我们要让它燃成全民健身的‘燎原之势’。”市体育局表示,这不仅是“浙BA”效应的生动体现,更是全市推动全民健身的重要举措,之后将继续推动赛事下沉,完善场馆环境,让运动成为市民生活方式。
长兴篮球协会介绍,举办三人制篮球期间,长兴县还将组织开展篮球嘉年华、篮球技能培训等配套活动,进一步营造“人人参与、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
在南浔区,今年已举办各类群众体育赛事50余项500余场,覆盖全区10个镇街,参与群众达6万余人。
当然基础设施也很重要。安吉县因地制宜建设篮球场地,连杭垓镇这样的偏远地区也建了半片篮球场。
在浓厚的全面健身热潮下,湖州市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孙建伟,针对非职业篮球爱好者提出专业健康防护建议。他强调,科学热身是预防损伤的第一步。充分的热身能显著降低运动损伤风险。建议篮球爱好者采用10分钟动态拉伸组合,包括高抬腿走、开合跳等动作,配合单腿平衡训练和敏捷梯训练,全面激活身体机能。他特别提醒,“一旦发生损伤要及时就医,带伤坚持可能加重损伤,影响康复效果。”
上一篇:“古技织梦”微书展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