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7月28日下午,由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走近国之重器”年度特别策划——深时数字地球大科学计划主题科普活动在浙江省科技馆举办。
此次活动是省科协推出的“走近‘国之重器’”系列专题活动的第一场,聚焦深时数字地球(DDE)国际大科学计划,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周成虎领衔科学家团队,向社会公众深入解读地球演化与生命起源的奥秘,并展示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地球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活动现场,浙江省科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胥伟华在致辞中表示,“国之重器”是研究宏观和微观世界的利器,包括暗物质暗能量研究、黑洞研究,宇宙、天体、宇宙生命起源等,这些方向一旦取得重大突破,可以使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实现重大飞跃,引发新的物理学革命,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坚实支撑。
周成虎作《从“四大演化”到“四深探索”:揭示地球的密码》主题分享。他从地球科学引入,告诉大家地球是四维复杂动力系统,不仅包括现代地球的三维空间系统(深空、深海和深地),也包括46亿年地球演化史的时间维系统(深时)。而地球科学就是拓宽人类认知边界的学科,当下人类认知的前沿就在“四深”——穿越过去,揭示地球演化的密码;深入地心,探索地球的骨架;潜入海底,揭开蓝色星球的面纱;仰望星空,追问宇宙的起源和未来。
周成虎还介绍了深时数字地球计划的发起背景、国际合作情况及其阶段性成果,阐述了如何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重建地球演化的数字模型。同时,他指出,DDE计划不仅促进了全球地球科学家与数据科学家的合作交流,也为研究地球物质演化、地理环境变迁、生命起源与演化以及气候演变等重大科学问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工具和视角。
在科学沙龙环节,周成虎和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院长杜震洪、浙江大学教授饶灿、浙江大学副教授苏程等多位专家围绕地球科学研究范式的转变、全球数据共享与跨学科合作、青年科研工作者的发展方向等议题展开讨论,现场气氛热烈,观众积极参与提问互动。
此次“走近国之重器”年度特别策划活动还纳入“科学与中国——千名院士·千场科普”活动,不仅展示了我国在深时数字地球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步,也激发了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公众对科学探索的热情。未来一个月内,省科协还将陆续推出3场“走近国之重器”科普活动,分别聚焦省肿瘤医院重离子治疗项目、极弱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等“国之重器”。
编辑 | 王姝 校读 | 赵琦
责编 | 江英华 监制 | 尤成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