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政协报)
转自:人民政协报
△勤克(左)调研北京市西城区真武庙密闭式清洁站,了解垃圾分类处理相关情况。(图片由受访者提供)勤克:北京市西城区政协常委、致公党西城区委会副主委、中化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我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受益者。”这是勤克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还有一句话,也深深扎根于勤克的心中——“感恩党,跟党走!”他说,小时候,父辈为他种下一颗热爱中国共产党的红色种子;在党的培养下,他努力让这颗种子开出花结出果。
不忘初心跟党走
“父亲总说,是党让他获得新生。”勤克出生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乌拉山镇的一个普通的蒙古族家庭。他的父亲,自幼失去双亲,却成长为当时为数不多入党的蒙古族青年,并长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前草原经常闹鼠疫,很多牧民因此失去生命,是中国共产党带领着蒙古族人民一道战胜了鼠疫,真正帮助广大牧民消除灾害。父亲对党始终怀有虔诚的热爱。”耳濡目染下,信仰的种子在勤克心中生根发芽。
“从草原来到天安门广场,高举金杯把赞歌唱……”这首《赞歌》的旋律,早已深深烙印在勤克的童年记忆里。而他自己的人生轨迹,竟也如歌中所唱——在党和国家的培养下顺利完成学业,“从草原来到天安门广场”,在北京工作。因既懂蒙语又懂汉语,勤克曾参与组织或执行多个对援助蒙古国、促进中蒙经济合作的项目,受到有关方面多次嘉奖。
“我是党组织培养的,是在党的领导下为党的事业工作的。我会自觉接受党的领导,保持政治上的坚定,做到党内党外一个样,始终与党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勤克的话语质朴而坚定。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勤克注重统一战线理论政策的学习。2020年,他参加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第42期民主党派干部进修班,受益良多,于是将自己的学习成果转化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主党派与中共合作的历史演进》《1948年“五一”口号的反响》等文章,在中共中央统战部网站等多个平台转载。“这一个月的学习,对我理论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帮助。”更令勤克自豪的是,由他执笔的《香山时期协商建国的光辉历程及其重要启示》被评为2020年度致公党北京市委会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
勤克不仅善“学”,更重“行”。他胸怀赤诚,将所学所悟化作行动的力量。无论是主动投身脱贫攻坚,还是在疫情大考的危急时刻,他都满怀赤诚挺身而出。作为党外代表人士,他还积极参与公司党群党建工作,营造良好合作共事氛围。他深情地表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的初心使命、多党合作制度的独特优势,让我在思想深处更加坚定对党的理论认同。”
民族团结之花绽放芳华
多年来多岗位的历练让勤克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民主党派、少数民族干部。他常怀感恩:“党的民族政策如春风化雨,不仅让我接受了很好的教育并改变了命运,更使我深刻认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
2013年初,受单位委派,勤克奔赴国家级贫困县——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轮岗锻炼,“我是少数民族干部,去民族地区为各族同胞做点事情,义不容辞!”他深知,扶贫要让更多孩子通过知识走出贫困。在寻甸期间,勤克主动联系当地共青团组织,以“中化云龙”的名义发起“爱心助你上大学”公益活动,通过公益活动每年捐助10万元,帮助40个孩子读书圆梦,至今已有300多名学子受益。其中不少人后来也加入助学金捐助人行列,让这份爱心代代相传。
深入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一线的经历,让勤克深受触动:“我更坚定了理论自信,也更坚定了自己要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贡献力量与智慧的决心与信心,让民族团结之花永绽芳华。”
这份对民族团结的深沉情怀与坚定承诺,也深深融入了勤克作为政协委员的履职实践之中。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我深知自己肩负着为各界群众发声、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的重要责任。”勤克积极参与北京市西城区政协组织的各种会议和活动,既聚焦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也心系群众冷暖,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
“统筹存量盘活整体布局,推动西城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区域数字经济差异化发展,打造西城数字产业特色新标杆”……近年来,勤克提出的提案和建议落地有声,有的被列为重点提案,得到相关部门的重点办理和答复;有的被转化为政府的决策和工作措施,成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务实之力。
为了更好地了解社情民意、掌握第一手资料,勤克常常深入企业、社区,与基层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倾听最真实心声,捕捉最迫切诉求。2023年2月,勤克在贵州黔东南州出差期间,发现当地非遗手工艺品销路出现问题,他积极联系北京的对口单位,帮助几名绣娘到北京学习并助力解决产品销售滞压的问题。
“政协委员建言献策的平台宽广,履职尽责的过程既是展现智慧与担当的契机,也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勤克的话语铿锵有力,而面向未来,他的目光愈发坚定。
通讯员:于韵
文字编辑:王亦凡
新媒体编辑:石伟强
审核:李木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