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预防,远离肝炎
创始人
2025-07-27 07:27:23
0

转自:解放军报

  2025年7月28日是第15个“世界肝炎日”,我国今年的宣传主题为“社会共治 消除肝炎”,旨在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有效控制病毒性肝炎流行,减少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及其导致的死亡,朝着“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迈进,为健康中国建设打下坚实基础。本期,我们为大家介绍肝炎的相关知识,帮助大家科学认识和正确防治肝炎。——编  者

  肝炎即肝脏的炎症反应。根据肝炎的发病原因,现代医学将肝炎分为病毒性肝炎和非病毒性肝炎两大类。

  病毒性肝炎是由不同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性疾病,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五种类型。甲肝和戊肝主要经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水或日常生活接触传播,通常为急性肝炎,症状可能较重(如发热、黄疸),但康复后多获持久免疫。乙肝和丙肝主要经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转为慢性肝炎的风险高,是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诱因。乙肝的感染年龄越小,转为慢性肝炎的概率越高。现有药物虽可有效控制乙肝病毒复制,但难以彻底清除病毒。丙肝容易转为慢性肝炎,由于直接抗病毒药物的普及,绝大多数丙肝可被彻底治愈。丁肝病毒必须依赖乙肝病毒才能复制,传播途径与乙肝相似。丁肝病毒只感染乙肝病毒携带者或乙肝患者。若合并感染乙肝病毒和丁肝病毒,会加速肝病恶化进程。

  非病毒性肝炎包括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和自身免疫性肝炎。

  酒精性肝病是长期过量饮酒所致。如果因过量饮酒造成肝细胞轻度损伤,在早期及时戒酒,肝脏损伤可完全恢复。若发生肝细胞中、重度损伤,虽无法彻底逆转,但及时戒酒可阻止肝炎进一步加重。

  肥胖、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代谢紊乱,会造成肝细胞内脂肪过度堆积沉淀,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主要发病诱因。

  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机制复杂,主要与药物本身的毒性、个体差异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有关。滥用药物、随意搭配药物、盲目相信偏方等行为,都可能给肝脏带来负担,甚至引发肝损伤。

  自身免疫性肝炎目前病因不明,在女性中较为多见,与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有一定关系。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紊乱,错误攻击自身肝组织,会造成肝脏受损,如不及时干预,可能导致肝硬化。

  肝炎发病初期往往症状隐匿或轻微,易被忽略。若炎症持续,肝细胞反复受损、修复,可逐步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因此,肝炎的早期识别和及时干预十分重要。

  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可能是肝炎或肝硬化,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持续乏力、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厌油、恶心、腹胀;皮肤、巩膜发黄;尿色深如浓茶;肝区(右上腹)不适或隐痛;皮肤瘙痒,不明原因的瘀斑、出血倾向。

  此外,肝炎高危人群更容易感染肝炎,需要主动筛查。肝炎高危人群包括:未接种或未全程接种乙肝疫苗者;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的家庭成员;丙肝抗体阳性者;接受血液透析者;艾滋病患者;医务工作者等职业暴露人群;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2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患者;长期大量饮酒者;长期服用有肝损伤风险药物者。目前,医疗机构筛查肝炎的检查项目主要包括血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肝炎虽危害巨大,但可通过接种疫苗、阻断传播途径、养成健康生活习惯等方式有效预防。

  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肝炎的有效手段。接种乙肝疫苗可预防乙肝、丁肝。建议新生儿按要求接种乙肝疫苗(出生当天、1个月后、6个月后各接种1次乙肝疫苗,可达到最佳保护效果),高危人群或未接种过疫苗的成人及时补种。特殊人群(如餐饮从业者、医务人员、前往甲肝流行区者等)需要接种甲肝疫苗,预防肝炎发生。

  切断传播途径。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饮食卫生;杜绝任何形式的非法药物使用和共用针具;接受有创操作时,如肌肉注射、拔牙、做胃肠镜等,要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不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可能接触血液的个人物品。

  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健康生活习惯需要从饮食、运动、睡眠、心理等多方面入手。戒烟限酒:尽量戒烟,控制酒精摄入量。均衡膳食:多吃蔬果、全谷物、优质蛋白等;控制油脂、添加糖和精制碳水的摄入;远离霉变食物。规律运动:建议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车等。控制体重:保持BMI在正常范围(18.5~23.9kg/m2),将腰围控制在健康范围(成年男性小于90厘米,成年女性小于85厘米)。谨慎用药:用药要谨遵医嘱,不自行滥用药物或保健品。规律作息:尽量避免熬夜,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肝炎是可预防、可筛查、可治疗的疾病。防治肝炎,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让我们行动起来,科学认识肝炎,并将预防肝炎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实现“无肝炎未来”的目标。

  健康链接

  脂肪肝非小事,早防早治可逆转

  ■李小波

  “我明明不胖,为啥体检报告显示有脂肪肝?”“脂肪肝可以治愈吗?”有的战友体检后发现自己患上脂肪肝,存在不少疑惑。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消化科主任向正国介绍,脂肪肝是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理状态。正常情况下,肝脏内含有一定量的脂肪,当脂肪含量超过肝脏重量的5%,或者肝细胞50%以上有脂肪变性时,就可称为脂肪肝。脂肪肝的形成原因较为复杂,主要与肥胖、酗酒、快速减肥、营养不良、糖尿病、某些药物及遗传因素等有关。

  有的战友认为只有肥胖人群会患脂肪肝,其实并非如此。虽然肥胖是脂肪肝的主要诱因之一,但体重正常的人也有患脂肪肝的风险。例如,不合理饮食、缺乏运动、代谢受损等因素,会导致体内无法合成足够的载脂蛋白,进而使脂肪在肝脏内的转运受阻,堆积在肝脏中,最终发展为脂肪肝。

  脂肪肝在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出现乏力、右上腹不适、食欲不振、恶心等表现。有的脂肪肝患者误认为没有症状就不用在意。实际上,即使没有不适症状,脂肪肝也在悄悄损害肝脏。如果不及时治疗和干预,脂肪肝可能会进一步发展,导致肝脏炎症、纤维化甚至肝硬化等更为严重的后果。因此,一旦查出脂肪肝,要引起重视,及时进行干预。

  脂肪肝是可防、可控、可逆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科学干预。调整生活方式,是预防和治疗脂肪肝的重要方法。建议大家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坚持做好以下几点。

  “吃”出健康肝。建议战友们在日常饮食中遵循“均衡、适量、多样”的原则,适当摄入蔬菜、水果、全谷物、优质蛋白(鱼、虾、禽肉瘦肉、蛋、低脂奶、豆制品)等,严格控制油炸食品、肥肉、动物内脏、甜饮料、糕点等的摄入。炊事班在烹饪菜肴时尽量多采用蒸、煮、炖的烹调方式,少用煎、炸的烹调方式。

  “动”走脂肪肝。建议大家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或75分钟高强度有氧运动,可分次进行(如每次3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周5次)。战友们平时进行的长跑、武装越野等训练,是极佳的锻炼方式。此外,每周进行2~3次力量训练,如俯卧撑、深蹲、引体向上等,增加肌肉力量,提高基础代谢率。

  “调”出好状态。尽量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压力大时,可运用正念冥想、渐进式肌肉放松、深呼吸等方式减压。遇到困惑时,可多与朋友交流,主动寻求心理支持。

  “查”在关键时。建议战友们定期进行体检,关注肝脏B超和肝功能检查结果。若体检提示脂肪肝或肝功能异常,应主动咨询军医或专科医生,评估严重程度,并遵医嘱积极干预。

  总之,脂肪肝是一种可逆性疾病,只要及时诊断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就能控制病情进展,甚至实现完全恢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展品变商品”落地转换,新厂加... (来源:劳动报)转自:劳动报七届进博会成果丰硕,综合效应持续放大,第八届进博会也将于100天后开幕。...
“戎耀川蜀 红途拥军”红色采风... 四川在线记者 李丹从绵阳退役军人优待政策“干货满满”,到雅安“兵支书”、老兵企业家振兴乡村的责任担当...
两大国际数学实验室落地上海|聚... AI与数学这对“双引擎”正加速耦合。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人工智能的数学边界与基础...
国铁沈阳局开行东北今年首趟“球... 中新网沈阳7月27日电 (记者 于海洋)2025年“中超”联赛第十八轮再燃战火,大连英博队于27日晚...
厚皮赖脸“邓禄普” ◆ 叶世荪 老上海话里责骂他人厚颜无耻、不顾脸面谓之“邓禄普”,譬如:“搿个人哪能介邓禄普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