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皮赖脸“邓禄普”
创始人
2025-07-27 15:07:08
0

◆ 叶世荪

老上海话里责骂他人厚颜无耻、不顾脸面谓之“邓禄普”,譬如:“搿个人哪能介邓禄普个啦?”“面孔比邓禄普还厚!”这里的“邓禄普”原是上世纪二十年代初英国邓禄普橡胶公司在上海推销的橡胶制品牌号,《上海掌故大辞典》《上海方言词典》《上海话外来语》等书中对该词的出处都有详尽介绍。

那么问题来了:据20世纪初《上海市年鉴》记载,上海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就有“江湾模范工厂”开始兼制橡胶产品,之后不久创办的“大中华橡胶厂”等华资工厂也以“双钱”“回力”等品牌深入人心,更何况当时还有法国的“米其林”、美国的“固特异”,为什么上海人单单拿“邓禄普”作为借喻?仅仅是因为它的销量领先一时吗?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真实的原因或许是,它刚好和中国古代汉语中形容相貌肥厚的“腯”字谐音而已。

汉代的《说文解字》里已有“腯”字:“牛羊曰肥,豕曰腯。”清代段玉裁根据其使用及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注释说:“人曰肥,兽曰腯”;譬如《左传·桓公六年》:“吾牲牷肥腯,粢盛丰备,何则不信”,肥腯的是包括猪在内的三牲动物。如果在动物里面,“则牛羊得称肥,豕独称腯”;后来上海话也只有骂人“厚皮猪猡(不知羞耻者)”而没有说“厚皮牛羊”的,这就和“腯”字多用于形容猪有关。总之,与“肥”相比,同样皮厚肉糙,用“腯”显得更加贬义一点。

这个“腯”现在字典上注音tú,但在宋代它也读若dun;而在元代的《古今韵会》和明代的《洪武正韵》里,它只标注为“徒困切,杜困切,音钝”。为避免误读,清代胡文英在其《吴下方言考》中,还用“骨盾”来替代这个“腯”字:“骨盾,音腾,皮肉坚厚处;吴中谓皮厚曰‘厚骨盾骨盾’;讥颜厚者曰‘骨盾皮’”。唐代张鷟在《朝野佥载》中则用“肥钝”一词评论薛纯陀的书法:“薛纯陀亦效欧阳草,伤于肥钝。”

上海话“腯、腾、钝、邓”同音,当初借用“邓禄普”做隐喻,半是缘于新材料橡胶之肥厚坚韧,半是钩沉古汉语“腯”字之音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26岁张媛媛当选全国重点镇副镇... 转自:中安在线据微信公众号“五华发布”消息,7月23日,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华城镇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洪水退去≠安全!谨防污染、塌房... 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近期多地发生暴雨洪涝灾害,受灾人员被转移。专家提醒,在洪水退去后,并不意味着...
海尔集团财务公司被罚40万元:... 7月25日金融一线消息,据 青岛金融监管局 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海尔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 因 贷...
特朗普政府搜捕非法移民 美国农... 转自:新华社新华财经北京7月27日电(沈敏)美国特朗普政府打击非法移民的行动声势浩大,移民与海关执法...
传承“海丝”精神 共创“数字”... (来源:千龙网)盛夏的泉州,千年古韵与现代气息交相辉映。7月24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