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博物馆有看头| 炎炎夏日古人如何消暑?来看古人的巧思
创始人
2025-07-25 18:47:57
0

转自:扬子晚报

眼下正是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在没有空调、冰箱的古代,人们如何度夏?在南京的博物馆里,从一件件展出的文物中可以看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古人都有倾注了消暑的智慧。

为了让屋子里变得更加凉爽,古代人想了很多方法。古代民间有一个避暑办法,就是在屋子里面凿一口井。在南京博物院的历史馆汉代陶俑展区中,就有一个陶井俑。李尤的《井铭》曾曰“井之所尚,寒泉洌清”,井水采用深层地下水,清凉甘甜,解渴祛暑。古人便由此想到利用井水所散发出来的凉气来使屋子变得凉爽。

与此同时,人们也害怕如果在屋子里凿了井之后,小孩子乱跑会坠井。因此人们在井上面加一个井盖,井盖上面打上气眼,等需要喝井水时在把井盖搬起来。这样不仅安全,而且还能将凉气散播到屋子里。不过屋子里打井也有局限性,那就是屋子的下面有井水可以打。许多人家地下是很难凿出来井水的,也因此这种“空调屋”通常是先选好打井的位置,再在井的位置盖房子。

“又取纱衣换,天晴起细风。”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早早就发明了棉服,但是在炎热的夏天,人们通常喜欢穿舒适凉爽的纱衣。无论年女老幼,纱衣都是古人夏天的不二之选。纱衣的第一个特点就是特别轻。在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宋明服饰展区内,就有一件宋代的纱衣,重量仅仅只有34克。纱衣透气轻薄,穿很多层也不会感到炎热,所以古人有时候穿五件六件纱衣依然会感到很凉爽。

纱衣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透。在中国古代有关于“锦衣五重”的记载:“一位阿拉伯商人看到一个穿着纱衣的唐朝官员,透过衣服还能看见胸口的黑痣,就惊叹地说,‘您胸口上的痣,怎么透过两层衣服还能看见?’官员哈哈大笑,请他靠近再观察,原来他身上穿了五层之多,可见纱衣有多薄。”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可

校对 陶善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几百块的体检,到底买的是什么? (来源:刘润)爱康国宾那个事,闹得挺大。不了解事情经过的读者可以看官方报道,我在这里就不展开了。争议...
上海支持优质企业发展风险投资基... 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战略部署,加快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进本市“模塑申城”工程,进...
成都世运会抵离通关服务今日开启... 四川在线记者 薛维睿/文 李志强/摄影8月3日零时始,成都世运会官方抵离中心正式运行,全面开启成都世...
“零次方机器人”获两轮亿元级融... 转自:科创板日报据《科创板日报》消息,近日,“零次方机器人”宣布完成天使+和天使++轮亿元级融资。天...
独家!清华教授朱恒源:AI与创...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正和岛)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