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假冒仿冒自媒体账号 让网络“李鬼”无处遁形
创始人
2025-07-23 06:17:52
0

  王雪鸣

  如今,网络空间已成为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由此也衍生出一系列乱象,假冒仿冒自媒体账号问题尤为突出,这不仅扰乱了社会秩序,还侵害了群众的合法权益。网信部门近日会同相关部门依法处置了超3000个假冒仿冒账号,对此类违法违规行为进行集中整治。

  假冒仿冒自媒体账号行为已经涉及多重违法。在新闻报道领域,以“××报”“××新闻”等名义仿冒新闻媒体的自媒体账号,违规开展了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还有的传播了虚假信息,企图混淆视听。这些自媒体账号既违反了《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管理规定》中关于账号名称、头像、简介等信息真实性的要求,又扰乱了正常的网络传播秩序。在电子商务领域,有些账号打着“××官方直播间”或“××官方特供”的旗号,利用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售卖假冒伪劣商品。这些行为严重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更有甚者已触犯刑法,涉及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非法经营罪、诈骗罪等多种刑事责任。

  除此以外,还有部分账号假冒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名称,发布虚假民生政策信息。例如,一些账号以教育部门名义违规引流,或以地方文旅官方账号误导公众,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被假冒机构的公信力,还可能产生社会恐慌等不良影响,扰乱网络空间的正常秩序,对社会治理造成极大挑战。若造成严重后果,相关行为人可能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甚至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

  此次的整治行动充分体现了我国以法律手段打击假冒新闻媒体账号的信心和决心,网信部门依据相关法规与平台协议,第一时间采取关停措施阻断违规信息的传播路径。在打击假冒政府部门账号的过程中,相关部门依法进行关闭或禁言处理,向社会传递出“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的鲜明信号。通过这些措施,网信部门有效遏制了假冒仿冒自媒体账号的蔓延态势,维护了网络空间的清朗环境。

  此次开展的整治行动是网络法治化治理的重要一步,要实现对网络空间的长效治理,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首先,立法部门应与时俱进,细化网络侵权行为的认定标准与法律责任,提升法律实施的可操作性。其次,执法部门应加强跨部门协作,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精准识别和打击违法行为,提高执法效率。再次,司法机关应通过典型案例的裁判标准,为网络空间的法治化治理提供明确指引。同时,网络平台应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在账号审核机制上不断优化,加强对账号名称、头像、简介等信息的审查,从源头遏制假冒仿冒账号的滋生。

  广大网民也应提高信息辨别能力,通过正规渠道获取信息来源,避免被虚假信息误导,遇到问题积极参与监督举报,共同为维护网络空间的清朗环境尽一份力。

  (作者单位: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检察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华东医药(000963.SZ)... 华东医药(000963.SZ)发布公告,近日,公司全资子公司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简称“中美华东...
花旗银行(中国)董事长及两名副...   7月23日金融一线消息,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发布批复,核准辛葆琏(SAN AVELIN...
不道歉就开除! 哥大向特朗普政...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22日宣布对数十名参与支持巴勒斯坦示威活动的学生予以纪律处分。这...
持续5天!乌鲁木齐高温黄色预警... 乌鲁木齐市气象台发布高温黄色预警[Ⅲ级/较重]乌鲁木齐市气象台2025年7月23日12时58分发布高...
谨防药品“中暑”!南京市溧水区...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近期持续高温,药品也经历着炎热天气的“烤”验,谨防“中暑”!近日,南京市溧水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