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转自:法治日报
□ 本报记者 韩 潇 □ 本报通讯员 朱宇航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时刻,我们不仅要铭记国家与民族的伟大胜利,也要缅怀一个个普通国民在抗战中的坚守与奉献。从纷繁的抗战史料中发掘的一批家书,就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从个体经历出发重温抗战伟大斗争的视角。 这批家书出自浙江绍兴籍士兵钟定胜之手,写于1939年前后,现存于上海市档案馆。家书主人公钟定胜时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十预备师三十八团通信排的一名通信兵,随部队辗转江西、浙江、安徽等地,在艰苦的行军和紧张的作战间隙,写下十余封信寄往家乡,向家人报平安、寄真情。这些家书记录了一名普通士兵在民族危亡之际的民族担当与家国情感,也为我们理解全民抗战提供了来自个体视角的宝贵材料。
冲锋陷阵 家人勿为我忧
作为通信兵,钟定胜虽不在战斗一线,但他也担负着架设战地线路、保障战地通讯的重大职责。在信中他向家人写道,部队每日长途行军后,其他官兵可以休息,而他则必须彻夜铺设通信线路,清晨天未亮即起拆除,“真是苦极了”。但他又随即补充道,自己有别于其他以刀枪与日军直接对垒的兵种,处境“妥安”,让母亲切勿担忧。 他曾在信中提到一次长达14天的行军。从安徽出发,途中经过浙江金华,再到江西临川县李家渡驻扎数日,即奉令前往南昌附近的进贤前线参战。此役中,他“抱定杀敌决心,拼着牺牲的热血与鬼子拼命,只有前进没有后退”。经数小时激战,我军击毙百余人,占领了阵地,打得日军狼狈而逃。寥寥数语,勾勒出我抗战官兵的战斗意志与抗敌决心。 细读下来,钟定胜的信中战斗从未远离,紧张从未中断,但他却在不停安抚家人心绪,为家人传递抗战必胜的信念。
身处行伍 不卸家庭重担
在漫长的战争岁月中,家国之情始终交织不分。1939年春,钟定胜在信中写道:“又到清明佳节,儿心中又想家中一切的事——掘笋、养蚕、种田、采茶……本应小儿亲自回家祭祖,无奈为国抗敌,不能请假归乡,千万请大人顾谅一二。”家人的农事劳作与祭祖仪式,乃至生活中的点滴都萦绕在他心头。这种对家人与故乡的情感链接,不因时局动荡而中断,反而在为国抗敌的斗争中愈显深刻。 尽管军中生活条件艰苦,钟定胜仍设法省出军饷寄回家中。有时是银洋十元,有时是衣物一包,抑或自己的服役证明,交代母亲妥善保管,以便必要时向地方申请帮济。自己不能在家分担辛劳,钟定胜便提醒弟弟妹妹要勤俭过日、早起务农,请求兄嫂多多照应家庭事务。他并未因参军远离家庭责任,反而在信中频频表现对家庭事务的关心。他对亲人的那份体贴与牵挂,穿越战火,流淌在纸笔间。
面对纠纷 依法申诉维权
家书中,还提及钟定胜为家人出谋划策以解决地方上的经济纠纷。得知家中耕地被侵占,他曾希望由师部发函至地方政府交涉,虽因“无凭无据”未能成功,他仍请营指导员具书一封给当地保长,请求协助。他更给家人随信寄去一份《出征抗敌军人家属条例》,向他们指明,若在地方受到欺凌或陷入经济困境,可依据该条例向保甲组织或优待会提出申诉,甚至还能依法在战争期间暂缓偿还债务。 钟定胜在日常生活的安排中,贯彻了他对制度与法律的理解。他并未幻想特权,也未诉诸强力,而是在制度和法律允许的优待范围之内,积极谋求地方保甲组织的保护,并向家人宣传贯彻抗战军属优待政策,以维护家庭利益。这体现了战时中国普通士兵对国家意志与制度正义最朴素也是最坚定的信任。
战局险恶 不失信念希望
尽管战事残酷、环境险恶,钟定胜在家书中始终流露出对未来的信心。他在战斗间隙仍积极寻求个人发展,在通信排服役期间,主动申请调入干部教导队接受训练。他在给家人的信中写道:“若运气好,将来升官也未为难。”他并非指望在军中升官发财,而是朴素地表达对个人前途与国家未来所抱有的坚定信心,希望以学习和训练提升自身的能力,既反哺家庭,也为国家多尽一分力。 他的信念不是空泛口号,而是体现在其面对现实困难时的勉励坚持。他提到自己“每月伙食不够支用”“鞋子买不起”,甚至希望家人能寄来旧鞋。但他仍然一边在训练中努力上进,“受训十分用心以备将来为国之抗战英雄”,一边继续节省微薄的薪俸寄回以支持家用。正是这种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态度,使我们在家书中看到民族危亡之际的希望之光。 他还在信中写道:“敌人虽已如此兽行,实在已无力量来侵犯我们民族,我们不就可以将日本收服。”可见其在局势最为危急的1939年,仍未动摇胜利的信念。他相信国难终将过去,人民终将胜利,自己也将在苦难之后,迎来能够亲手建设和平生活的那一天。
■ 记者手记
钟定胜的信件字句朴实,笔迹粗糙,却承载着动人的情感与信念。他不曾高喊口号,也未提及受到表彰嘉奖,但始终保持着对胜利的信心,忠实履行着自己作为战士、作为儿子和作为国民之一员的责任,为救亡而战斗。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今天,重读这批家书,不只是缅怀一位士兵的忠诚与担当,更是向千千万万个普通人的坚韧与信仰致敬。他们用笔墨维系亲情,用行动守护家国,是抗战胜利伟大图景中最生动鲜活的色彩。
下一篇:演唱会经济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