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六位科研人的“西部诗篇”
创始人
2025-07-23 02:00:13
0

(来源:工人日报)

“西部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既要‘顶天’的学术高度,更要‘立地’的实干精神。”多年来,面对类似提问,黄恒君的回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坚定而深沉。在他看来,新时代知识分子不仅要站在学术前沿,更要脚踏实地,在广袤的西部大地上扎根、成长、创造、奉献。

从黄河之滨到祁连山下,从实验室到试验田,这一信念,也是六位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岗位的新时代知识分子的共同选择,他们在广袤的甘肃大地上书写着教学科研的“西部诗篇”。

攀登科研高峰,点亮西北星光

“我是浙江人,毕业后选择西部、选择甘肃,就是看准了这里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天地。”生于1981年的黄恒君,现在是兰州财经大学副校长、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时代,统计学显得尤为重要。在黄恒君的带领下,兰州财经大学建成了甘肃省唯一的统计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统计学博士后流动站也成功获批,为统计学科发展和产研融合找到了新的增长点。

“西部虽远,但同样能有创新的沃土。”黄恒君专注于数据融合、机器学习算法、城市计算、数据质量评估等研究,先后获全国统计科学技术进步奖、7次省部级科研奖励,入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计划,是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飞天学者特聘教授。

2021年,黄恒君作为负责人形成的系列成果《大数据融合理论及在政府统计数据质量控制中的应用》,获得由中国统计学会颁发的第一届统计科学技术进步奖,是15项获奖成果中唯一来自西部地区的成果。

在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继教授则在另一个维度上攀登科研高峰。

作为教授、博导,她扎根西北40年,攻克了特色植物资源开发和现代食品工程领域的多个技术难题,为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先后获2023年全国创新争先奖、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科研奖励14项,授权发明专利95件,发表论文400多篇,制定标准39项,200多种产品在100多家企业应用,建立生产线70多条、原料基地100多万亩。

“将成果写在西北的大地上。”近年来,张继带领团队让原本“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甘肃药材,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绿色金矿”,培训致富带头人2000多名,对接50余个扶贫车间,为省内外300余家企业服务,带动50多万农户增收。

两代人的选择,同一份初心

南志标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名誉院长,2016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世纪80年代初,他放弃国外优渥条件,毅然回国投身西部草业研究。当时,国内对草原生态系统的认知尚处于起步阶段,草原退化严重,畜牧业发展受限。南志标深知,要破解这一难题,必须从基础研究做起。

几十年来,南志标带领团队建立起完整的草地生态系统研究体系,提出了“以草促牧、以草促农”的发展战略,系统发展了我国草地保护学的教学体系,建立了草地保护学、牧草病理学和草地病理生态学等系统课程,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科研支撑和人才支撑。

南志标70岁生日时,已毕业和在读的研究生们编辑了一本相册,给南志标送上一个惊喜。在相册中,学生们感谢师恩、献上祝福:“您为我们的学术研究、任教生涯指引了一张清晰的‘坐标图’,使我们更能深刻地体悟到,何为‘传承’的内涵。我们定会将草业人的担当,扛在肩上!”

年青一代的甘肃农业大学副教授戴飞,作为一名90后青年教师,他本可以留在大城市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但他选择了甘肃,投身农业机械化研究。

戴飞瞄准甘肃省农业生产实际需求,聚焦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生产薄弱环节农机装备和丘陵山区轻简高效农机装备创制,破解西北地区农作物“无机可用、无好机可用”的难题,提升甘肃现代丝路寒旱农机装备创制能力。

“农村缺技术,更缺人才。”戴飞带领团队常年奔走在田间地头,手把手教农民使用新设备,帮助他们提高产量、改善生活。

填补科技空白,书写西部传奇

王齐华与张永胜,在西部这片看似沉寂的土地上,用科技的力量点亮了一个又一个“中国智造”的奇迹。

王齐华是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润滑材料与表面工程研究。他所在的团队曾承担某国家重点型号飞机起落架润滑材料的研发任务。这种材料要在极端温度、高压高速条件下保持稳定性能,技术难度极高。

“关键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王齐华带领团队反复试验、不断优化配方,最终成功研制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润滑材料,保障了国家重大装备的安全运行。

在同一所研究所里,张永胜则是另一位默默耕耘的“幕后英雄”。他专注于纳米润滑材料的基础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轨道交通等领域。他的多项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我国高端制造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他也因此而在今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科研目标必须始终与国家重大需求紧密统一。”张永胜说。在他的带领下,一系列新型润滑材料应运而生,切实缓解了我国高技术装备发展进程中极端润滑的技术封锁困境。

从黄恒君到张继,从南志标到戴飞,从王齐华到张永胜,6位科研工作者的故事,是一曲激荡人心的时代赞歌。他们用行动证明:西部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每一个梦想都能生根发芽,每一份执着都会开花结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六大创新实验室落户上海,德国莱...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文汇报)在当...
股价盘后大跌超11%!美芯片巨... 财联社7月23日讯(编辑 刘蕊)美东时间周二盘后,德州仪器(TI)公布了其第二季度季度财报。由于其业...
成都银行总经济师任职落定!业绩... (来源:机构之家)7月22日,成都银行(601838.SH)公告称,近日收到《四川金融监管局关于游先...
山姆,是时候摘掉中产标签了 来源:进击波财经山姆因为上架好丽友被骂上热搜的事情已经过去好几天了,讨伐声不但没有平息的迹象,反而愈...
来吧!拥抱延庆50000㎡波斯... 盛夏时节,北京世园公园4号门北侧的5万平方米矮生波斯菊竞相绽放,形成一片绚丽的城市花海景观。这片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