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7月21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赵丽梅 记者 张均斌)作为城市内通勤,多元化的公共交通有力保障了群众出行。今天,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部长刘伟介绍,现在每天约有1亿人次乘坐轨道交通高效通勤,1亿人次乘坐公交穿梭街巷,1亿人次乘坐出租车和网约车“门到门”出行,这三个“1亿人次”是城市交通承载能力和韧性活力的生动体现。
“十四五”以来,人民群众的出行越来越便捷,“说走就走”的旅行成为很多人新的选择。交通运输部一直在持续优化服务供给,推动公众出行从“走得了”向“走得好”转变。
作为快速出行,高铁、民航是大家的首选。刘伟指出,2024年,动车组旅客发行量32.72亿人次,占铁路旅客发送量的75.9%,其中京沪高铁、武广高铁发送量都超过两亿人次;民航日均服务200万人次以上,年旅客吞吐量1000万人次以上的机场已经达到40个,其中还有5个机场旅客年吞吐量超过5000万人次。
作为跨区域出行,自驾成为人们的主流方式。平均每天大约有1.3亿人次选择自驾出行,占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的七成以上,全国有约90%的县级行政中心实现30分钟上高速。
与此同时,出行服务也更加便捷。“十四五”期间,全国80多个枢纽城市、2000多条线路实现空铁联运,枢纽机场轨道接入率达到了81%,北京西站等一批客运枢纽实现了铁路与地铁的安检互认。
此外,建制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客车、半数以上通了公交。
“出行体验更美好。”刘伟谈到,我国开通定制客运线路9000多条,满足了旅游、通勤、商务出行等个性化需求,完成了1.3万个公交站台的适老化改造,5000余座地铁车站可无障碍进出站、上下车。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