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千龙网)
在数字时代,一部手机让我们连接世界的同时,也暴露出风险敞口。从电话那头伪装成“公检法”的严厉质问,到社交软件弹出的“高回报”投资邀请,再到视频通话中亲友面容被AI精准伪造,诈骗分子正利用大数据精准“画像”,织就层层陷阱,让普通民众防不胜防,落入圈套。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显示,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起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7.8万人,同比上升53.9%。这组数据背后,是数字时代社会治理面临的新课题,也是对反诈工作的新考验。在此背景下,近日,中央宣传部、公安部联合启动“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月活动,打响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随着诈骗手段的不断升级,反诈工作也从“警方追着骗子跑”的公安“独角戏”,转变为全民参与的“大合唱”。在社区,网格员化身“反诈宣传员”,通过“反诈剧本杀”“情景剧”等形式,为居民解读诈骗套路,让老人识破“养生骗局”;在校园,青少年通过模拟诈骗场景演练提升辨识力;在银行网点,柜员一句“转账用途”的及时询问,可能就会成功阻断一场骗局,护住群众的“钱袋子”。
不仅治理模式在转变,反诈宣传也从“大水漫灌”走向了“精准滴灌”。针对老年人易受“保健养生”类诈骗的特点,多地推出“银发反诈课堂”,用真实案例拆解诈骗话术;针对财务人员,组织专项培训强化风险意识和审批流程规范;在短视频平台,反诈民警化身“网红”,以情景剧的形式揭露“杀猪盘”内幕。反诈知识正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融入日常生活的各类场景,让每个人都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起反诈意识。
然而,随着AI深度伪造、元宇宙诈骗等新型挑战层出不穷,反诈斗争还应持续发力。未来,既要加大科技投入,建立更智能的预警模型,研发更精准的反制技术,筑牢技术防护网;还要培养全民的“数字素养”,让每个人都能在面对可疑链接时保持高度警惕,对高额回报的诱惑自觉说“不”。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只有14亿人共同点亮反诈的星星之火,才能汇聚起燎原的共治力量,点亮“天下无诈”的清朗天空。(蔡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