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于宁 记者姜晓菲报道 随着盛夏来临,气温持续攀升,潮湿闷热的天气为肠道病毒的滋生与传播创造了绝佳条件,手足口病也随之进入高发期。辽宁省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谭春迎提醒广大家长,手足口病是5岁以下儿童常见的急性传染病,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其中,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是主要致病元凶,夏季湿热的环境更利于病毒传播,需提高警惕。
谭春迎介绍,手足口病的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发病初期,孩子常出现发热,体温可达38℃以上,同时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下降等类似普通感冒的症状,容易被混淆。随着病情发展,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会出现典型的皮疹或疱疹——口腔内疱疹多分布在舌头、牙龈和颊黏膜,破溃后形成溃疡,导致孩子因疼痛拒食;手脚的皮疹多为红色斑丘疹或疱疹,不疼不痒,少数孩子的膝盖、肘部也可能出现。多数患儿的皮疹1~2周内会自然消退,不留疤痕,也有个别孩子仅表现为发热而无皮疹,需注意识别。
手足口病传播能力强,主要通过三种途径扩散:饮食传播,即饮用被病毒污染的水或食用生冷污染食物;飞沫传播,患儿咳嗽、打喷嚏时病毒随飞沫扩散;接触传播,接触患儿唾液、疱疹液或被污染的玩具、餐具等物品后,再接触口鼻或眼睛就可能感染。
预防手足口病,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谭春迎主任建议,要勤给孩子洗手,不让孩子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儿童玩具和常接触物品需定期清洁消毒;保证孩子饮食均衡,多进行户外运动以增强免疫力;一旦孩子患病,需及时隔离并就医,避免健康孩子与其密切接触。
“家长遇到手足口病不必惊慌。”谭春迎强调,多数病例属于轻型,可自愈且无特效抗病毒药物,只需居家隔离休息,对症治疗缓解不适即可。但需密切观察孩子状态,若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呼吸心率增快、手脚发凉等情况,可能是重症信号,需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做好预防和早期识别,就能让孩子平安度过高发季。
下一篇:彭祖药谷里的中医药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