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日报)
近日,苏州职业技术大学所在的江苏省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工程研究中心的无轴承电机研发取得重大进展,其自主研发的无轴承电机技术已成功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
该团队由学校机电工程学院学生骨干组成,在王仁忠教授、杨益飞副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创新性地提出多目标磁路优化技术,通过结构优化达到永磁体用量减半且转矩绕组与悬浮绕组间磁场互不干扰的效果,简化了电机结构,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历时两年的技术攻关,300多个日夜不停地技术测试实验,最终成功研发出具有高效能、低成本的无轴承电机。目前,该电机已在苏州绿控投入飞轮储能场景试用,与传统飞轮储能相比,不仅储能容量提升了 40%,响应速度更是提升至0.5ms。电机还在江苏嘉瑞丰用于磁悬浮鼓风机场景试用,在效率、动态响应及可靠性方面均处于先进水平。
据悉, 这支平均年龄不足20岁的年轻队伍,以学生为第一发明人累计申请专利17项,其中11项获得授权。团队曾摘得“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国内决赛金奖,近期,他们更一举斩获第二十七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江苏省赛一等奖,成功拿到国赛入场券,是该大赛唯一获一等奖的职业院校队。 杨静 杨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