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陈久菊
毕业本该求职,而毕节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何佳瑶却已跳过应聘环节,直接成为毕节市横渠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伙人。毕业即当公司合伙人!靠谱吗?初闻此事,不少人难免心生疑虑。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数智学徒班”,让这一现象不足为奇。
“数智学徒班”的道道就在“学徒”二字。毕节职院的这个创新举措,政府提供政策与场景,企业导入真实项目,乡村成为天然实训场。该模式突破传统课堂局限,通过选拔优秀学生参与到以兴趣为导向的数字产业开发实体项目中,一边培训一边实践,实行“大一夯基础、大二进项目”的培养路径。随着时间变化,学徒们的身份也会转变,像现在,何佳瑶需要带领学生们参加比赛、指导项目开发。这种传帮带的作用让学习的效果得以叠加,在相互作用中共同成长,确保留下一支不走的队伍。
其次,培养方向始终锚定实用与落地。学生进入学徒班后,传统教室里的代码练习变成了解决实际问题的真刀真枪。养鸡场采用学生开发的智能管理系统后,减少了死亡率,提升了鸡的品质;通过技术改良,马铃薯产量大幅提升,农民收入明显提高……目前,“数智学徒班”已注册15个商标并成功申请8项专利,还有9项专利正在申请中,成功孵化11家各有侧重的创业公司,业务覆盖多个领域,学生通过努力,成为为家乡发展做出贡献的“合伙人”。当技术切实解决发展中的具体问题,学习便成为了创造价值的过程。何佳瑶坦言:“以前以为计算机就是写代码,没想到能改变乡亲们的生计。”
技术下沉,价值上浮。知识与乡土相融相嵌,实现了人才价值与乡村发展的双重提升。当青年在故土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当技术在最需要的土地扎根生长,职教便会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上一篇: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需更大力度推动
下一篇:学生团队无轴承电机研发获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