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杂式实习”要不要去
创始人
2025-07-09 08:51:10
0

暑期,去心仪的单位或想就业的岗位实习,为未来积攒工作经验,已成为当下大学生的普遍选择。

然而,满怀期待闯入职场的大学生们,本以为能够大展所学,却发现实习不是想象中那么美好。“每天都是跑腿打杂”“实习生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社交平台上,类似的不解和吐槽很多。

“跑腿打杂”的实习,还要不要去?

图源:视觉中国

实习连接着“象牙塔”与职场,是大学生实践所学、找准职业坐标的“试炼场”,也是用人单位选拔、培养人才的“蓄水池”。

实习对大学生来说,也是步入社会的重要一站。他们需要学会如何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工作技能,还要学会如何和人打交道。

与此同时,在严峻的就业压力之下,实习经历也成为简历上需要着重突出的部分。实习的单位、岗位、时间长度等等,都可能成为自己的加分项。因此,除了毕业实习之外,有些大学生从大一大二开始,就陆陆续续寻找实习机会。

因此,许多人对实习有着相当高的期待,却没想到迎面而来的是每天各种“跑腿打杂”。

比如日复一日的基础操作。每一个行业都会有技术含量较低的岗位,这些岗位一般只需要简单重复的动作就能完成。如收发文件、会议布置、拨打电话、打印文件……实习一段时间后,有人如愿转到新的岗位继续历练;也有人整个实习期都在重复劳动中打转,被磨掉了性子,也磨掉了对上班的憧憬。

比如与工作无关的帮忙。如果说重复的简单操作还属于可接受范围,让有些人不能理解的,是为何还要干与工作内容无关的一堆杂活。社交平台上,有人细数了实习时干过的杂活,包括但不限于取快递、拿外卖、搬东西等。面对领导或者资深同事的要求,有些实习生想拒绝却不敢说出口,生怕给他人留下不勤奋、不踏实、不认真等负面印象。

许多实习生排斥打杂,并不是吃不了苦,而是对打杂的合理性、成长性有所怀疑,以及对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充满焦虑。长期“跑腿打杂”的实习,使实习生缺乏获得感、价值感,甚至担心是不是自我能力有问题。

网友关于实习打杂的讨论 图源:社交平台截图

“打杂式实习”的存在,既有实习生个人的因素,也有用人单位的考量,不能一概而论。

从实习生的角度来说,有些人仅仅是为了满足学校的要求才不得不去实习,给简历“镀镀金”,而不是真的想去学到什么。有些人总抱怨“大材小用”,实际却是小事不愿干、大事干不了,做一份表格,用的数据还是错的;写一篇简单的文稿,是DeepSeek直接生成的……

此外,还有些实习生习惯性地等着别人来教,机械执行指令却不主动挖掘学习机会,只要没安排任务,即使是工作时间也躲到一边玩游戏。等到实习结束,他们又抱怨实习浪费时间。

原本技能就不够成熟,再加上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态度,导致错过了学习提升的机会,落入“只能打杂,一直打杂”的境地。

从部分用人单位的角度来说,来实习的大学生在技能上一般不能达到上岗要求。招收实习生,可能只是跟院校合作或者熟人所托。面对如流水般的实习生,不少带教老师忙碌于自身工作,可能选择“放养”模式。

而且,大部分人实习时间并不长,专门安排业务培训也得不偿失,好不容易工作上手了,实习也差不多结束了。因此,让实习生打打杂熟悉一下工作流程,就差不多了。

即使是单位正式招聘的实习生,同样面临着能力与岗位匹配的问题。企业管理学中有一个名为“二八定律”的理论,即用20%的核心员工创造主要价值,而基础支持性工作由成本更低的人力承担。实习生大多成为承担基础性工作的理想对象。

图源:“央视网”微信公众号

实习重在实践,对于志在从实习中得到历练的人来说,“跑腿打杂”的实习是否要继续,需要分清情况,认真考虑。

化被动为主动,抓紧升级“技能树”。初来乍到,大多数人难免有点忐忑,抱着林黛玉进贾府时的心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殊不知,过分小心也会让自己错失成长机会。不妨在完成带教老师布置的工作任务后,如有余力还可以主动询问有没有工作需要帮忙。

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能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和协调沟通的能力,职场不比校园,学会如何与不同的同事、领导、客户交流,可以说是职场的入门课;另一方面,更多的工作安排有助于自己尽快熟悉工作流程,有时候即使是打打下手,也能对未来想要从事的行业有更深了解。

看短期也看长远,及时调整“打法”。实习不仅是为了一纸证明,也是为了离职业更近一步。在职业成长道路上,可以将长期目标细化为一个个短期目标,将艰难的跋涉拆分为一段段行程,从做好手头的小事开始,如认真对待每一份数据、用心写就每一篇文稿,完成后再迈向下一步小目标。不是所有的杂活都是无用的,对于有心人来说,也能在“杂活”中找到锻炼的机会。

其间,可能会遇到困难或是临时变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应对之策,比如遇到实习内容不符合预期、专业不对口等,该止损时立刻止损,寻找新的实习单位。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不要因一时的挫折而动摇、沮丧。

给压力也给托举,合理设置“任务关卡”。让年轻人快速成长,既需要适度的压力,也要有关键时刻的托举。对用人单位来说,要提升实习岗位质量,不能“只有打杂、没有进阶”,把实习生当成廉价劳动力。比如根据不同实习阶段合理设置不同任务,让实习生既有“适应期”,也有“成长期”“突破期”。

对于培养人才的学校来说,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和指导,如建立产教融合研究中心、探索设立“订单班”等,提供更丰富的实践机会。同时,保障好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容忽视,相关管理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升级。

职场路上充满挑战,莫让“打杂式实习”乱了脚步。持续学习,保持思考,在探索中找准自己的方向,这是实习的意义,亦是人生的必经阶段。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A股尾盘突变!机构最新研判→ 今日,A股呈现冲高回落走势,临近收盘出现一波小幅跳水行情,上证指数3500点得而复失,创业板指也未能...
IPV项目等补贴1500元/千... 转自:财联社【IPV项目等补贴1500元/千瓦 上海虹口区2025年分布式光伏项目补贴申报】财联社7...
“输血”与“造血”双轨并行 内... 转自:草原云7月8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管局了解到,为进一步解决基层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专业力量薄...
农村金融机构重组合并中,小机构... 冉学东根据监管数据显示,截至上半年末,全国已有89家村镇银行完成吸收合并重组,这一数字已接近2024...
欧盟官员称特朗普政府未表现出贸... 格隆汇7月9日丨据央视,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贝恩德·朗格当地时间9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