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永燚
夏季的乌蒙山区,连绵的阴雨与高温交替出现,为黏虫繁殖创造了绝佳环境。毕节市黔西市五里乡双塘社区、中坪镇新厂村等乡镇局部区域农作物遭遇严重威胁。
“黏虫多得吓人,我都打了两回药,完全压不住这些黏虫。这是全家一年的收入指望,你们一定要帮帮忙啊。”五里乡双塘社区十组村民王敏拨通了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黔西支公司(以下简称人保财险黔西支公司)工作人员陈俊月的电话,“有一块地已经绝收,剩下的也快扛不住了。”
黏虫,又称“行军虫”,具有暴食性、迁飞性和群聚性特点。一旦暴发,可在短时间内将整片农田啃食殆尽。今年6月以来,受持续阴雨天气影响,黏虫迁入量较往年同期翻倍,部分田块虫口密度急剧升高,远超日常防治阈值。
“黏虫幼虫孵化后,会先隐藏在作物下部叶片背面,待虫龄增长后暴食叶片,若不及时防控,三天至五天内就能让整块田绝收。”黔西市农业农村局研究员李华说。
接到农户求助电话后,人保财险黔西支公司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联合市农业农村局植保专家、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组成联合查勘小组,深入五里乡、中坪镇等重灾区实地勘察,了解农户受灾过程及防控过程中的难题。
“传统农业保险是灾后理赔,但这次我们转变思路,把工作重心前移。”人保财险黔西支公司总经理张健说。公司创新服务模式,对本次虫灾采取专业社会化服务,利用企业植保无人机开展黏虫统防统治工作,大大降低理赔成本,又助农增收。
6月24日,在五里乡双塘社区五里坡,多台满载农药的植保无人机腾空而起,沿着预设航线对受灾玉米田进行精准施药。每台无人机每小时可作业50亩,效率是人工喷洒的20倍以上。
站在田埂上,望着无人机均匀喷洒的雾化药剂,王敏终于松了一口气。此次飞防作业覆盖150余亩受灾农田,所用农药均按科学配比调配,确保防治效果最大化。
“黏虫防治必须抓住幼虫低龄期,且要采取统防统治,单家独户打药很难彻底遏制虫害蔓延。”李华说,黏虫具有迁移性,若仅部分田块施药,存活害虫会迅速向周边扩散,导致防治效果大打折扣。
为此,黔西市农业农村局与人保财险黔西支公司建立联动机制,监测预警,利用虫情测报灯、田间调查等手段实时监控虫情;统防统治,对集中连片区域实施无人机飞防,分散地块组织农户联防联控;技术指导,印发《黏虫防治技术手册》,农技人员驻村指导科学用药。
目前,全市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正在紧张有序推进中。黔西市农业农村局、人保财险黔西支公司也将持续关注在田作物病虫情动态,发现一处就防治一处,确保防控到位,全力守护好群众的“粮袋子”。
在五里坡的玉米地里,无人机轰鸣声与农户的交谈声交织在一起。62岁的王老伯仔细查看施药后的叶片:“这下害虫该活不成了吧?”当得到农技人员的肯定答复后,他满是皱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上一篇:茅草屋里“飞”出文化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