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到来,万物向阳。靖边公安以守护为笔,以坚守为墨,在热辣滚烫的夏日画卷里描绘平安。
“夜市警务”点亮商圈“平安灯”
当暮色浸染城市,霓虹点亮街巷,公安民警化身“守夜人”,用藏蓝筑牢安全防线,让“人间烟火”与“万家灯火”同频闪耀。
“大家吃的都挺开心,为这点小事扫了兴致值得吗?又没损失啥,磕磕碰碰很正常……”民警的一番话,让双方很快平静下来,还互相敬酒道歉。6月6日晚22时,在西新区美食一条街,各类小吃摊点依次摆放、琳琅满目,众多食客正在大快朵颐。两名男性食客因为桌椅碰撞发生口角争执,正在周围巡逻民警的闻声迅速出现在他们面前。
警灯在街巷闪烁,车巡步巡交织成网。为守护夜经济,靖边公安充分整合巡特警、交警、派出所、机关增援警力和“红袖标”等力量,重点围绕烧烤夜排档、路边摊、餐饮一条街、广场舞集中区域和酒吧、KTV等娱乐场所开展巡逻防控。车巡+步巡、物防+技防、清查+宣讲、服务+打击,织密夜间安全防护网,让每一个商圈、每一个摊位、每一处角落都洒满“看得见的安全感”。
依据“半小时巡逻一次、应急响应5分钟到场”时限要求,靖边公安设立“以点代室”“以车代室”等流动警务室,靠前开展巡逻防范、报警求助、法治宣传、化解矛盾、便民服务等工作。入夏以来,城区11个 “流动警务室”,共投入警力522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0余份,化解各类矛盾纠纷96起,排查整改各类安全隐患90余处,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有了明显提升,夜经济治安秩序持续稳定。
“平安扣”锁住乡村“烟火气”
在东坑镇文化服务广场上,每逢赶集日,热闹非凡。广场一角的反诈摊位格外引人注目,派出所民警操着一口浓厚的乡音,深入浅出地向过往村民讲解各类诈骗手段和防范方法。
“原来骗子套路这么多啊,今天算是学到了!”旁边摆摊卖菜的大爷不由得发出感慨。
摊位前、商店门市铺里,民警化身“反诈宣传员”,用真实案例提醒群众捂紧“钱袋子”,让安全防范理念融入烟火气息之中。
乡村的守护不仅局限于反诈宣传,从田间地头稳健的巡逻脚步,到村民炕头桌边耐心的纠纷调解;从熙攘集市上的安全宣讲,到农户家中的耐心叮嘱……靖边公安积极探索乡村社会治理新模式,深入推进“一村一辅警”全覆盖,落实“派出所主防”,将警力、资源推向基层一线,让警务工作前移至群众家门口,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服务,及时回应群众“急难愁盼”,将平安的种子精心播撒在乡村的每一个角落,用责任与担当,为辖区群众撑起了一片夏日的“平安绿荫”。
“铁脚板”刷出群众“幸福指数”
西郊派出所社区民警的微信步数常年“霸榜”!日均2万步的记录背后,是他们用双脚走遍辖区街巷、用双手托起民生冷暖的坚守。从入户走访到调解纠纷,从护校安全到治安巡防,他们将“铁脚板”精神融入基层警务,在平凡岗位上刷出群众“幸福指数”。
“太感谢你们了,你们的服务可太周到了!”辖区居民王女士握着民警的手,连连道谢。原来,王女士的母亲长期卧床,行动不便,身份证丢失后一直无法前往派出所办理,这给老人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西郊派出所社区民警在入户走访时得知这一情况,立即联系户籍民警,并主动为老人提供上门办证服务,得到群众称赞。
在民生路社区警务室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两本特殊的台账,一本《社区警务工作日志》,详细记录着各类家长里短的调解过程,另一本《民情需求清单》,写满了居民反映的各类生活难题。
这两本记录满满的台账,是民警用心服务群众的生动写照。
清晨7点,辖区各小学校门口已出现民辅的身影。熟练地疏导交通、牵起孩子的小手护送过马路,运动手环的步数悄然突破5000步。
上午9点,民警的步数突破1万步时,他们正穿梭在老旧小区楼栋间。提包里装着警民联系卡、反诈宣传册和调解记录本、信息采集表,每敲开一扇门,都仔细记录居民信息和诉求。
午后2点,步数攀升至2万步的民辅警出现在社区调解室。两户邻居因围墙位置的争议争执半月,他们连续5天上门测量、联系相关单位,最终促成双方和解。
深夜10点,当步数定格在21036步时,民辅警仍在夜市巡逻。闪烁的警灯映照着他们检查消防设施的专注神情,摊主们早已熟悉这些总来“唠叨”安全的民辅警。
如今的社区民警,与以往大不相同,过去忙着完成‘打卡任务’,现在全身心‘泡’在社区,解决问题的底气更足了。他们的这种转变,源于靖边公安落实“派出所主防”,推动社区民警从“下社区”转变为“在社区”,为基层治理注入全新活力。
如今,“铁脚板”仍在继续丈量这片土地,用永不停歇的脚步编织着基层治理的平安网。(郭世霞)
编辑:许沥心
责编:马宁
审核: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