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通过参加社区治理等志愿服务累积积分,其子女可以优先获得寒暑假免费托管资格。”近日,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总工会干部张洁介绍,新区总工会今年实施的“互助式”托管新模式,不仅解决了职工子女寒暑假托管难题,还激发了职工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热情。
据介绍,新区共有6~12岁职工子女10万余名,96%的职工有寒暑假托管需求,却面临托管机构管理不规范、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托管费用较高等问题。针对“家庭送托难”与“机构收托难”的现象,新区总工会探索阵地互助、人员互助、资源互助、制度互助等“互助式”托管新模式,通过整合多方资源,为职工子女提供更加便捷、价低、质优的托管服务。
“为实现职工子女就近托管,我们与楼宇、园区、社区工会联合摸底可利用的空间资源,开展阵地互助式托管。”张洁介绍,区总发动有条件的社区、镇(街)、企事业单位利用闲置场地单独设立互助托管点,或者联合多家单位共建“工小贝共享托管点”,同时高效利用现有党建阵地、社区活动中心、共享职工之家等场所,打造标准化互助托管点,为社区和企业职工提供“家门口”“厂门口”的托管中心。
在黄岛区人民法院,由10名职工家长组成的志愿小组每天轮班带娃。“我们的职工学历普遍较高,辅导孩子完全没有问题,这种模式不仅省去了雇佣第三方的费用,解决了职工子女托管难题,还促进了亲子间的互动交流。”法院工会主席赵杰说。
除了“家长轮流制”,人员互助式托管还组建了由职工家长、退休教师、大学生志愿者等组成的多元化师资库,按专长分类建档,开设非遗传承、科创启蒙等特色课程。“我们还在托管班建立‘大娃带小娃’互助小组,挖掘小能人、小画家、小歌手的潜能,关注新就业形态群体的子女,通过‘大手拉小手’模式培养职工子女的责任心和互助精神。”
在资源互助方面,区总聚焦职工和子女多元化需求,借助工会组织优势对接普惠化课程清单,以惠工价格引进专业机构,为托管班提供专业化、订单式的培训课程。整合红色教育基地、托管驿站研学基地等资源,深度融合工会“玫瑰书香”活动、心理健康等品牌服务,实现职工子女体验式教育和企业社会效益、经济增长的双向奔赴。同时开发设计“职业启蒙+劳动教育+城市探索”特色活动,组织职工子女到父母工作场所,开展“我是小工匠”、劳模课堂等活动,将职业认知教育、劳模精神传承融入托管服务。
在制度互助托管中,区总制定了志愿服务星级评定体系,依托“西海岸工惠”小程序将职工参与托管志愿服务等工会活动量化为一定等级的积分,根据积分等级兑换免费托管服务,也可以兑换实物、电子券、权益卡等。
为确保互助式托管规范运行,区总制定《女职工关爱服务阵地建设管理办法》《关于打造“互助式”托管、推进普惠托管服务的实施意见》,完善了安全管理、健康监测、应急预案、托管收费等多方面机制保障,通过家长满意度调查、儿童成长追踪、第三方专业评估等举措构建多维度评价机制。
“互助式托管实现托管服务由单一供给到多方保障、普遍托管到精准服务、家庭主导到社会分担的转变,有效推动多主体优势互补,建立起规范化、普惠化、人性化的托管服务体系。”西海岸新区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封伟介绍,目前全区共建设社区托管点21家、企业托管点18家,今年暑假预计开展托管班78期,服务职工子女2375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