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闻坊
怀胎十月
要历经种种闯关过程
为了保胎,孕妈们使尽浑身解数
看偏方、卧床不起、十全大补…
然而
这些所谓的保胎真的适合吗?
浙江37岁的孕妈小美(化名)
怎么也不会想到
自己头一次怀孕
小心翼翼地呵护
严格执行保胎措施
最终竟胎死腹中!
吃喝拉撒,床上解决
原来,怀孕6个月的时候
小美产检发现自己“宫颈短”
尽管医生告知她可以正常生活
只要按时监测宫颈长度及宫缩即可
但当小美上网搜索“宫颈短”
却还是被铺天盖地的
“早产”“流产”推送吓到了……
为了避免宝宝早产,她决定提前休产假,严格执行卧床保胎计划!为了减少下床的频率,她购买了大量成人尿不湿用于卧床排尿排便,可以说是一天吃喝拉撒都在床上完成。
假如便意来袭,她就直接在床上解决,脏了就换也不影响卫生,同时避免了身体大幅度挪动,减少宫缩的风险。她以为只要躺着不动一定能够避免流产。
殊不知,正是这一决定,成了肚子里宝宝悲剧的开始……
尿不湿成了“催命符”?
怀孕32周时
已经卧床一个多月的小美
突然在夜里发烧到近40℃
还伴随着一阵阵的腹痛
家人慌忙将小美送到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急诊医生立刻为小美进行检查
却无法找到小美的胎心
超声检查发现胎儿已经胎死腹中!
经过进一步检查,血液化验结果显示小美的白细胞和炎症指标显著升高,结合妇科检查发现小美已经破水,羊水散发异味,医生判断小美是由于胎膜早破后,继发宫内感染导致了死胎。
产科医生魏璞表示,胎膜早破后,羊水会顺着阴道流出,有助于孕妈及时发现问题。对于小美这样未足月的妈妈,发现胎膜早破后,一定要尽早到医院就诊,医生会采取一系列关键措施以延长妊娠、预防继发感染风险,同时促进胎儿肺成熟。但是错过黄金救治时间,孕妈一旦发生宫内感染,后果将不堪设想。
尿水、羊水?混为一体分不清
破水的时候,孕妇可能会听到“啵”的一声,随后下体就会流出无色、无味、不粘稠的透明液体。羊水和尿液的区别是羊水就像关不上的水龙头,是憋不住的。
小美是如何将这两种情况混淆,错过了这宝贵抢救时机呢?提起这件事,小美一家人后悔到连泪都哭不出来。
原来,小美长时间依赖尿不湿,胎膜早破时羊水流进了尿不湿,羊水和尿液混为一体,小美不具备分辨能力,误将其认为是尿液,以至于错过了黄金救治时机。直到身体出现感染症状,一家人这才到了医院,然而却为时已晚……
虽然医生为小美积极进行了引产与抗感染治疗,她的身体很快得到了恢复,但未能出生的宝宝让小美一家人感受到了剜心之痛。
医生提醒,像小美这样的妈妈并不在少数,许多孕妈会由于生育焦虑和错误信息引导,可能会采取一些过度的“保护措施”,有些甚至还会酿成悲剧。因此,孕妈要及时与医生沟通,获取正确的信息。
不管是孕期还是产后
医生都不建议依赖“尿不湿”
医生表示
无论孕期还是产后
都不建议孕妈长期卧床
更不建议长期穿着尿不湿
加速感染
尿不湿包裹范围大,透气性不如棉质衣裤,孕期生殖道自身抵抗力较差,如长期处于闷热潮湿环境中,容易破坏阴道菌群平衡,致使致病菌过量繁殖,引起阴道炎,而生殖道感染是胎膜早破的病因之一。
产后阴道出血时间长,长期使用尿不湿细菌更易繁殖引起产褥感染。另外,长期潮湿闷热可能引起局部湿疹等皮肤问题。
掩盖分泌物
尿不湿吸水力强,可能掩盖一些异常阴道流液,如羊水,异常白带等,延误诊疗。
增加深静脉血栓风险
长期卧床容易增加深静脉血栓风险,医生建议孕妈起床如厕或使用便盆。
来源:FM93交通之声(记者:王桔,通讯员:刘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