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衢州日报
本报讯 (报道组 方晓璐 通讯员 汪晓玮) 近日,在开化县音坑乡泗洲村百亩“底本红”蜜橘种植示范基地,曾经的荒山如今已被漫山遍野的橘树覆盖。“基地采用轨道运输机、灌溉与施肥一体化的农业新技术开展生产,还有浙江省柑橘研究所专家提供技术指导,省时省力省钱又省心。”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徐成龙说。
“底本红”蜜橘在音坑乡有着50多年发展历史,多次荣获“衢州宽皮类柑橘”一等奖。然而,由于该品种抗寒能力差,后期管理技术跟不上,收益持续下降,村民渐渐对其失去了信心,种植面积锐减。
如何让名声在外的“底本红”蜜橘重回“甜蜜顶流”?去年,音坑乡借助开化县农村综合改革支持共富乡村建设试点项目,成功向上争取到资金,计划在泗洲、底本、华联三个村种植“底本红”蜜橘230余亩,并从浙江省柑橘研究所引进新品种。“新品种除了拥有原‘底本红’果形整齐、色泽艳丽、糖酸比高、柔嫩化渣等优点,还具有抗寒性强、产量大、皮薄渣少、经济价值高等特点。”音坑乡相关负责人申林说。
村民既是果园工人,也是老板。申林介绍,各村采用“村集体+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即农户以土地入股或出租等流转方式,除了可以获得分红、租金外,还可以就近务工,村集体负责建设、管理,推动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农民和村集体共同增收。“一天的工钱有100元,年底还有分红。”泗洲村村民汪飞良说,村民们对“底本红”蜜橘产业发展充满了信心,全村230户村民入了股。
据介绍,“底本红”蜜橘可连续挂果20年,每亩产量可达3000公斤至350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