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质效珠江专案关联案件|出海水道上有一个无名沙洲……
创始人
2025-07-04 08:52:24
0

工作人员正在调试设备,准备对涉案沙洲水下地形进行测绘。

工作人员对涉案沙洲水下地形进行测绘。

涉案公司用于施工作业的船只。

河道畅通、绿树如荫,成群的白鹭不时掠过蓝天,落在河道和田间湿地觅食……“不远处就是以临海水产养殖作为主要经济来源的神湾镇竹排村,该村一度因为河道淤堵无法引入江水陷入发展困境,但现在已经大变样,养殖户都很高兴。”近日,广东省中山市检察院检察官郑骅来到该市一起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异地修复现场开展“回头看”时,看到现场发生的变化深有感触。

这还得从该院办理的洪奇沥水道无名沙洲保护案说起。

1.夜色下悄悄作业的挖沙船

2022年2月28日深夜,位于中山市的洪奇沥水道上,一艘抓斗船和一艘开底船正悄悄地对一处无名沙洲进行挖掘作业,但低沉的机械声与船上昏暗的灯光还是引起了相关部门的注意。很快,中山市水务局执法人员到场,查获了正在作业的抓斗船和运沙船,抓获多名船上作业人员。

因上述挖掘行为可能涉及生态损害和社会公共利益,2022年5月初,中山市水务局依托该局与检察机关建立的“河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将相关线索移送至中山市检察院。

针对线索反映的公益受损问题,中山市检察院于2022年5月11日成立专案组并进行民事公益诉讼立案,相关调查工作随即展开。

办案组在调查中了解到,中山市某建材有限公司(下称“某建材公司”)与中山市某土石方工程有限公司(下称“某工程公司”)以“水道清淤”为名,对上述沙洲进行挖掘。两公司在未经主管行政机关批准的情况下,多次组织员工于夜间利用抓斗船挖掘沙洲及其水底沙石。

“我们经调查发现,案发地洪奇沥水道民众沙仔段属于海域,涉案沙洲系该水道上一段自然形成的长条形沙洲,属于湿地,在调蓄洪水、涵养水源、降解污染物以及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办案组检察官郑骅介绍说,截至案发日,非法挖掘活动已经持续2个月,涉案沙洲人为破坏痕迹明显,植被面积减少,沙洲面积也大幅减少。因海水上涨而被覆盖的部分洲体满是坑洞,严重影响生物繁衍生息,海洋生态系统已经受到破坏。

2.非法挖掘还是正常清淤?

因非法挖掘沙洲涉嫌非法采矿罪,两家涉案公司在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调查前就已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据了解,侦查期间,两家涉案公司均辩称,沙洲作业系“水道清淤”,且挖出的沙石已就近卸入附近水域,涉案水域中的沙石总量并未减少,施工行为并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而且沙石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也会被水流冲刷带到下游水道。公安机关虽然发现涉案河道附近的铁皮棚内堆放着大量新采河沙,但因未能查明这些河沙的来源,既无法证明涉案公司将所挖沙石“占为己有”,也无法推翻其“正常清淤”的辩解,刑事案件侦办工作难以推进。

“非法将海沙挖起来再倾倒至附近海域,海沙总量没减少,但不能说环境损害就不存在。”针对涉案公司的辩解,办案组认为,即使非法挖掘沙洲的行为不能被认定构成犯罪,但很可能已经造成了生态损害。

为进一步完善证据链条,准确认定公益损害程度和公益保护的必要性、合法性,中山市检察院及时向上级检察机关报告。广东省检察院积极发挥上下一体履职的优势,指导中山市检察院向中山海事部门调取涉案船只的航行轨迹资料。根据海事部门提供的资料可以证实,涉案沙洲多次被盗挖的时候,涉案抓斗船恰好就在该无名沙洲被盗挖的区域作业,而非在河道中穿梭清淤。至此,两涉案公司关于“河道清淤”的辩解不攻自破。

办案组结合全案证据材料深入分析研判后,决定召开检察听证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益心为公”志愿者等参加,并邀请广东省检察院检察官到会指导。

听证会上,两家涉案公司仍否认非法挖掘沙洲的事实,辩称只是在为附近的航道清淤。听证员深入讨论后一致认为,虽无充分证据证实涉案公司已将非法挖取的沙石据为己有,但现有证据足以认定其非法挖掘、非法倾倒的事实,相关行为已实际造成了海洋环境损害。检察机关对此开展民事公益诉讼很有必要,也有利于解决公益受损问题。

“非法挖掘、非法倾倒本身就是违法行为,我们也曾对涉案公司非法挖掘海沙的违法行为作出过行政处罚,但是警示作用不大,生态保护事实上仍不到位。”参加检察听证的一名行政机关执法人员说:“希望检察机关能通过本案办理推动相关责任人履行生态修复责任,让违法犯罪分子认识到违法就要付出巨大的成本。”

3.一体履职破解损害价值计算难题

非法挖掘的事实已经可以认定,但是非法挖掘所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如何计算,又是一个新的难题。

因案发时间较长,涉案公司作业方量登记表等直接证据缺失,相关人员也称具体挖掘量已经记不清。然而,只有查明涉案公司挖掘的沙石总量,才能准确认定涉案海域生态环境的受损价值。

为解决这一问题,办案组先后走访公安、水务、海洋综合执法等部门,调取刑事案件卷宗材料、涉案海域水文资料、岸边监控录像等证据,并通过航拍图片、遥感卫星图片等方式对沙洲前后面积变化进行对比,尝试进一步查明沙石挖掘方量。但涉案沙洲的水下缺失部分仍无法精准查明,案件办理陷入僵局。

面对此情况,广东省检察院、中山市检察院经共同分析研判一致认为,在无法通过其他证据证实挖掘方量的情况下,可以尝试运用技术手段对案发区域沙洲洲体缺失体积及水底被挖掘后形成的坑洞体积进行测算,从而通过沙石缺失量反向查明涉案公司的非法挖掘方量,并根据这一数据综合认定公益受损价值。

确立这一思路后,中山市检察院委托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下称“华南研究所”),结合调取的水文资料等对案发区域海底沙石情况进行勘验,迅速推进鉴定工作。华南研究所经鉴定,精准测算海底人为挖掘造成沙石缺失量达到8万余立方米。

随后,检察机关通过委托专业机构开展全方位评估,结合案发地点周边水文情况、动植物分布情况,确定两家涉案公司非法挖掘行为给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

4.被告无可供执行财产,生态修复怎么办?

两家涉案公司涉嫌非法采矿罪一案迟迟未移送检察机关。为实现对公共利益的更好更快保护,2024年1月5日,中山市检察院向广州海事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请求法院判决两家涉案公司连带赔偿非法挖掘行为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失。经广州市海事法院、广东省高级法院两级法院裁判,最终两家涉案公司被判共同承担侵权责任,连带赔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185万元。

判决执行期间,法院反馈,因两被告均无可供执行的财产,生态修复工作一直难以落实。与此同时,中山市检察院在跟进监督判决执行时了解到,某工程公司具有河道疏浚能力和资质,愿意提供劳务以“抵偿”赔偿金,遂将该情况反馈给广州海事法院。法院经核实,同意该公司以劳务代偿的方式履行赔偿责任,为案件执行工作打开了突破口。此外,另一名被告——某建材公司既没有清淤资质,也没有依法缴纳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相关追责工作正在进行中。

“生态赔偿责任的目的在于恢复受损的生态环境,不是为了惩罚而惩罚。”广州海事法院执行法官张乐解释说,被执行人虽无财产可供执行,但愿意用劳务代偿的方式履行赔偿责任,是有利于公共利益修复的。

在研究修复方案期间,法院经过实地走访发现,经过自然修复,涉案沙洲生态环境渐趋稳定,不再需要进行原地修复,若强行实施修复还可能造成生态二次破坏,遂采纳中山市检察院意见,将劳务代偿履行地点确定在同为珠江入海口、水生态环境相似的神湾镇竹排村,由某工程公司通过开展清淤、在水道旁植树改善自然环境等方式抵偿赔偿责任。

今年4月22日,某工程公司完成劳务代偿,共清淤8085立方米,种植落羽杉1500棵、樟树15棵。“村容变美了,河道清淤和复绿工作让水道蓄水排涝能力变强,也实实在在提升了竹排村的环境质量,养殖户都非常高兴。”近日,竹排村驻村第一书记李远达指着堤坝上新栽的一排杉树向记者介绍。

该案是2023年海洋环境保护法修订后,广东省检察机关办理的首宗海洋保护公益诉讼案。中山市检察院通过办理该案有效实现了对海洋环境的司法保护,结合案件办理情况撰写的沙洲保护专题调研报告得到中山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力推动全市开展专项巡查并查处多宗类似违法案件。以该案办理为契机,中山市政府还出台了沙洲专门管理办法,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增加日常巡检力量,增设视频监控等设施配备,进一步织密全市流域执法监管网络。

“中山市全域都在珠江流域范围内,包括近海海域在内的流域治理工作与民生息息相关。我们始终聚焦相关违法行为导致的公益受损问题开展监督,通过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的独特作用,依法追究违法人员的法律责任,促进受损生态得到修复,为推动流域水环境系统治理提供了实践样本。”中山市检察院副检察长何泳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本报记者高燕艳 通讯员刘丽燕 雷雨潇)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2025上海首个园区人才年金计... 转自:上观新闻“假设我们的员工现在享受到企业年金,之后工作变动离开了上海,还能不能继续享受”“如果员...
4日低硫燃料油上涨0.14%,... Hehson期货 根据交易所数据,截至7月04日收盘主力合约低硫燃料油2509,涨跌+0.14%,成...
源达研究报告:香港确立稳定币监...   来源:源达  投资要点  主流稳定币机制与市场规模  从2019年到2025年,全球稳定币市场经...
问前深研、问中较真、问后督效!... 转自:新华财经“研发投入不足如何破局?监管能否更有温度?融资难题怎样打通?”近日,青岛市黄岛区(西海...
全区玉米小麦协同推广项目培训为... 转自:草原云7月3日,自治区优质高产小麦品种及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应用、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示范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