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AI技术与医疗场景的深度融合,C端医疗应用正迎来爆发式增长。6月26日,蚂蚁集团推出AI健康应用「AQ」,覆盖健康科普、就诊咨询、报告解读等上百项功能,连接全国超5000家医院、近百万医生及近200个名医AI分身。与此同时,华为、京东健康等科技企业通过技术开源、硬件合作等路径加速布局,推动行业生态整合。
政策与市场驱动AI医疗生态整合
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AI医疗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中国“AI+医疗”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的88亿元激增至2033年的315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43.1%。政策层面,2024年《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细化84个场景,覆盖诊疗全流程,推动基层医疗能力提升与数据互通。
技术备案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国内医疗领域已备案的AI模型和算法达101个,其中问诊对话(48%)、健康评估与咨询(24%)占比最高。政策导向以“场景驱动、规范先行”为核心,地方政府与医疗机构普遍开放合作,加速技术下沉。例如,华为与上海瑞金医院联合开源的RuiPath病理模型,涵盖肺癌、结直肠癌等7大高发癌种,覆盖国内90%的癌症新发病例,显著降低基层医院的AI应用门槛。
市场生态的整合亦在加速。蚂蚁集团「AQ」已与鱼跃、三诺等健康设备厂商合作,并打通vivo、华为、苹果等可穿戴设备数据接口,实现血糖、睡眠等健康指标的动态监测与干预。政策与技术的协同效应下,AI医疗从单一工具向全流程服务升级,推动行业标准化与规模化发展。
科技企业多路径布局C端场景
国内科技企业基于技术优势,以差异化路径切入C端医疗市场。蚂蚁集团通过「AQ」构建了从健康监测到诊疗服务的闭环生态;京东健康依托“京医千询”医疗模型,连接超15万家药店,提供即时零售与健康咨询服务;腾讯则聚焦AI影像与药物研发,其“觅影”平台支持肺炎、肺癌等疾病的早期筛查,准确率超过90%。
硬件与数据的结合成为另一突破口。华为开源盘古ProMoE72B大模型,通过动态激活专家网络设计,以720亿参数量实现千亿级模型的性能表现,赋能医疗影像、病理分析等场景。海外企业如英伟达、微软亦加速布局,英伟达开源AI制药框架BioNeMo,已被超200家药企采用;微软推出的临床AI助手DragonCopilot,覆盖电子病历生成、诊断建议等功能。
企业间的协同合作进一步扩大生态边界。塞力医疗基于华为昇腾算力构建“海思灵曦”脑科学平台,整合超10年临床数据,覆盖辅助诊断、数字疗法等场景;中兴通讯通过“自研+生态”模式,开发智能体检、影像AI诊断等应用。随着技术开源与数据共享机制的完善,AI医疗正从单点突破向全产业链协同演进,推动商业化加速落地。
(注:本文数据及案例均来自公开资料,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