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写河南……
创始人
2025-05-22 22:21:33
0

大河之南 嵩岳巍巍

中原大地 沃野千里

宅兹中国 华夏之源

炎黄子孙 老家河南

《中国电视报》

“如果我写家乡”主题征文

带您探秘“宝藏”河南

“豫”见美好

1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中国八大古都,河南一省便独占其四。从仰韶文化到二里头遗址,从殷墟甲骨文到秦砖汉瓦,从梦里隋唐到宋韵风华,在这里,你能听到中华文明厚重而有力的心跳。洛阳伊水河畔的龙门石窟,镌刻着丝路文化的交融,让中国古人的浪漫与智慧穿越千年,惊艳世界。

“穿越千年的眼泪,只有梦里看得见,我多想再见你哪怕一面……”我遇见了能与这首《千年泪》相配的画卷——龙门石窟。历朝历代一笔笔雕刻浓墨重彩的人物,经千年后依旧熠熠生辉。在伊水旁,群山环绕,中央的卢舍那大佛气势磅礴,微笑着诘问苍天,守护芸芸众生。几千年,脚印成了路,符号成了诗,呼唤成了歌,仿佛真应了《如果国宝会说话》中的那句:“我们哭着降临世界,却可以笑着走向永恒。”

穿梭于博物馆,泥塑人像,陶瓷釉马,刺绣服饰美得令人移不开眼,千年文化沉淀其中。文物沉默不语,却让你慢下脚步聆听;历史闭口不言,只明灯三千,便可见洛阳城千百年的细语悲欢。

“是李白绣口吐出的半个盛唐,是中兹宇宙的神都洛阳”。我看到白居易醉酒提笔云:花多数洛阳,及逢枝似雪,已是鬓成霜;看见太平公主仪态万方;看见欲破奇案的狄仁杰智勇双全,看见诗酒风流、文华璀璨的大唐。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学生 谢亦然

2

大美中原,风光无限。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行一千四百里。嵩山云雾缭绕、伏牛山雄浑壮丽、太行山奇峰峻峭、云台山林泉雅致。还有“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洛水悠悠,古韵长流。从曹植的《洛神赋》到白居易的“天津晓月”,皆是游子心中永恒的乡愁。

四月里,百花齐放,我不禁想起了家乡的牡丹花。那国色天香的牡丹,是我心中乡愁的象征。每一朵牡丹都在诉说着家乡的故事,传递着家乡的气息。我仿佛看到那满园的牡丹在春风中摇曳生姿,散发阵阵芳香。那花香仿佛能够穿越时空飘入我的鼻尖,让我回到那个熟悉的洛阳城。

那条穿越城池的洛河,更是我思乡情怀中最温柔的慰藉。河水潺潺,如同细语般在我心田回响,勾起无尽的乡愁。春日里,河畔孩童的清脆笑声与柳绿花红的绚烂景致交织成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夏日炎炎,洛河之水带着丝丝凉意,仿佛能洗净世间一切烦恼;秋风萧瑟时,洛河畔的宁静与清新让我深切感受到家乡的韵味;冬日里,洛河两岸银装素裹,雪景如画,那份纯净与静谧更让我心驰神往。宓妃的神话流传于此,曹植为其写下《洛神赋》,顾恺之也用丹青描绘她的容颜。夜幕降临,天津桥畔,皓月当空,登桥临亭俯望,四周碧水皆能见月,乃洛阳八景之一“天津晓月”。白居易诗“津桥东北斗亭西,到此令人诗思迷”,描绘的就是此时风光。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未来科技城学校

学生 高谦忱

3

“穿汉服、赏牡丹。”街头巷尾,小哥哥、小姐姐们绾起传统发髻,画上复古妆容,穿上汉服,漫步青石板路,仿佛与“李白”对诗、与“武则天”同框。“在洛阳,我不是游客,而是历史的一部分。”一袭汉服,连接着传统与现代、过去与未来,既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又彰显着年轻一代的文化审美与文化自信。

当我第一次穿上汉服,那精致的剪裁、古朴的纹饰仿佛带着我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繁华的古代洛阳城。每一针每一线,似乎都编织着历史的记忆,每一片衣袂的飘动,都像是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我特别喜欢穿着汉服走在洛阳的大街小巷。走在古老的青石街道上,脚下的石板路仿佛在轻声诉说着往昔的热闹与喧嚣。身上的汉服是我的身份标识,也是我与这座城市历史对话的纽带。我迈着轻盈的步伐,裙摆随风轻轻摇曳,吸引着路人的目光。那目光里有好奇、有惊艳,更多的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喜爱。

在洛阳的街头巷尾,汉服文化无处不在。我常常看到许多年轻人和我一样,身着汉服,或漫步在洛浦公园的垂柳下,或流连于洛阳古城的小吃摊前。我们不仅仅是在展示一种服饰,更是在传承一种文化精神。我相信,每一个热爱家乡的洛阳人,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承的使者,让这座古老的城市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河南读者 宋咏棋

4

一碗香气扑鼻的河南烩面、一份油亮酥脆的道口烧鸡、一盘薄皮兜汤的开封灌汤包,还有那根根分明、蓬松酥脆的鲤鱼焙面……中原遍地美食飘香。有道是“早上一碗汤,给个神仙也不当”,热气腾腾的洛阳牛肉汤,唤醒的是味蕾更是乡情。

青花白瓷碗中,荡开星点翠绿葱花。牛肉、饼丝、骨汤……尽在一碗牛肉汤里。腾腾热气裹着儿时记忆中熟悉的鲜香,散去洛阳人心底的冷气,将家乡的味道留在每个人的灵魂中。

牛肉汤一上桌,咸香裹着牛肉特有的鲜香,涌入我的鼻腔。浅褐偏黄的汤中,是葱花、香菜、橙红色的辣椒油,还有大片的、毫不吝啬的牛肉片。两个朴素的大铁盘中盛着满满的饼丝,由最简单的干白饼切成,极致朴实,沁着麦香,带着热情。

我迫不及待地夹了三大筷子饼丝,轻轻放入那碗滚烫的牛肉汤中。随着我手腕的轻转,饼丝迅速在汤中翻飞。原本干瘪的饼丝瞬间吸收了牛肉汤的精华,仿佛注入了新的生命。从大碗中夹一筷子,混着饼丝、牛肉和葱,一股脑儿放入口中,紧接着再喝上一口汤。牛肉嫩滑而不失嚼劲,汤底浓郁而醇厚。热气伴随着香气,穿过我的喉咙,直达肺腑。我们顾不上被烫得龇牙咧嘴,只管狼吞虎咽,大快朵颐。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学生 刘青楚

5

中原熟,天下足。河南是产粮大省,被誉为“中原粮仓”,粒粒“河南粮”,托底“中国碗”。当“远处蔚蓝天空下涌动着金色的麦浪”,田野里就写满了希望的诗行。河南大婶一句“种完麦子,我就往南走”感动全网,“往南走”是对远方风景的向往,“种完麦子”却是对脚下土地的深情。

如果我写家乡,我要写家乡的田野。说起河南的面食,那必然会想到小麦。丰收的季节,沉甸甸的麦穗是人们努力的见证。金黄的阳光照射在大地和每个人开心的脸庞上,把人和地都染成黄亮亮的。农民弯腰拿着镰刀割麦子,汗水时常混着麦香滴到土地里。早些年,他们总是去好几天,每天都要起个大早去割麦子,晚上又伴着星辰回来。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已经不用再那么辛苦,我们已经有了割麦机,随着机器的启动,大片的麦田收割完毕,大大解放了农民的双手。这些发展都离不开祖国科技的创新。

昆明市第三中学经开区学校

学生 段欣欣

这里

见证着华夏历史文明的传承创新

也贡献着中部制造大省的硬核力量

科技赋能 锐意进取

创新引领 自立自强

壮工业“筋骨” 挺制造“脊梁”

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新质生产力释放发展新动力

以古闻名,以新出彩

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奋勇争先

河南中不中?

中!

(注:文中引用的主题征文略有删改)

视频、图片来源:央视新闻、航拍中国、央视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树木为何会相互“礼让”?(把自... 施 蕊 云南哀牢山森林中的“树冠羞避”现象。 胡金承摄 为了自我保护,也为了更好获取阳光,树木的树...
世乒赛|王楚钦晋级男单八强 5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2025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八分之一决赛中,中国选手王楚钦4比2...
结束13年皇马生涯!莫德里奇自... 直播吧05月22日讯 莫德里奇自宣赛季末离队 致亲爱的皇马球迷们: 这一刻终于到来。这是我始终不愿面...
原创 《... 平津侯带人闯进家的那晚,母亲察觉到不对劲,要稚奴带着妹妹月奴躲起来。 藏海带着她一路跑到后院马厩,将...
原创 雨... 球拍这个事原本其实未必是什么新鲜事,但是因为有些人动不动就遇到这个问题,反而引起关注,不知有意无意,...
原创 宝... 每年5月上旬,日内瓦钟表春拍盛事,几大拍卖行相继举槌,全球藏家齐聚。今年春拍的“标王”花落富艺斯拍卖...
习言道丨到河南考察,习近平为何... 中新网5月21日电 题:到河南考察,习近平为何再提“洋火” “我们坚持发展实业,从过去洋火、洋皂、洋...
对以色列,他们的态度变了 以色列近期重启对巴勒斯坦加沙地带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并宣称此次行动目标是“控制整个加沙地带”。根据《泰...
国际乒联即将进行换届选举,为何... 【前言】本文作者是聚焦体育政治写作的德国专栏作家Jens Weinreich。他针对国际乒联的主席选...
如果我写河南…… 大河之南 嵩岳巍巍 中原大地 沃野千里 宅兹中国 华夏之源 炎黄子孙 老家河南 《中国电视报》 “如...
长三角看展丨我们为何绘画?这场... 今天,我们为何绘画?我们还需要绘画吗?杭州天目里美术馆上新的展览“360°:我们为何绘画?”带我们全...
雷军:如果小米想成为伟大的公司... 5月22日,在小米15周年新品发布会介绍完搭载玄戒O1芯片的三款新品后,雷军以回顾小米做芯片的整个过...
陈胜吴广为何被历朝历代高评?因... 此前有关于新版中学语文教材删掉节选自《史记》的《陈涉世家》一事,引发了社会热议。几代人可能都是从《陈...
这里的枇杷为何这么甜? 湖北日报通讯员龚华林 钟宇 “枇杷真甜啊!”近日,中石化湖北石油宜昌枝江油库内,金黄的枇杷缀满枝头,...
51岁曹颖在节目中自曝患胃癌!... 新闻荐读 5月22日,据媒体报道,知名主持人曹颖曾在节目中自曝患胃癌,坦言最放心不下儿子,她表示:“...
仙书破局!AI认证当代第一,成... 当AI算法将成忠臣推上“当代第一大书法家”宝座时,传统书坛掀起巨浪!这位山东海阳走出的艺术巨匠,以独...
上升天秤如果有情绪问题 上升天秤如果有情绪问题,那么皮肤也容易变得不好,感觉还是挺明显的,我上升天秤的朋友前面的大运走得艰难...
原创 如... 莫言在《蛙》中写过这样一句话: “亲情是一笔永远算不清的账,你欠我的,我欠你的,最后都成了血脉里的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