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宣传“辣眼睛”?看看古人如何打造文旅IP
创始人
2025-05-17 09:01:45
0

田间地头上演“公主抱”、干部娇嗔喊“宝”……

不少网友直呼“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成了很多人的‘宝儿’”。

评论区更是充斥着“求放过眼睛”的呼声。

近年来一些地方在文旅宣传上铆足了劲,然而结果却是“用力过猛”。

社交媒体上争论不休,支持方说:“基层干部肯放下身段,诚意可嘉。”;反对方痛批:“为流量无下限,损害地方形象。

共识其实很清晰:

接地气不是丢底线博眼球不能没格调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既吸引游客,又不失格调呢?让我们一起回到风流雅致的宋代,看看在那个没有社交网络的时代,古人是如何让家乡景点名闻天下的。

北宋开国后,施行重文轻武,读书人的地位得到空前提高,可谓“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读书人的富贵也带来文化的昌盛。除了那些流传千古的诗词文章、书画艺术,宋代的风景名胜亦令人称道,如今依然富有魅力。

比如大文豪苏东坡写下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让杭州西湖闻名遐迩;北宋西京洛阳的园林也名噪一时,当时有数百处园林,李格非(李清照之父)的名篇《洛阳名园记》就记载了19处。

与杭州、洛阳优越的自然人文禀赋不同,河南许昌本是个不临海、不靠山的平原城市,但经过一位“大咖”推动,将一个普通的人工湖打造成了当时著名的景观。而且这个景观留存千年,至今游人如织,可谓古代推进文旅融合、打造文旅IP的典范了

这个人工湖就是许昌(时称许州)西湖,操盘的“大咖”名叫韩维。今天,除了许昌人和文史爱好者,知道韩维的恐怕不多,但在宋代,韩维及其家族的名号可谓如雷贯耳。韩维所属的桐木韩氏被称为“门族之盛,为天下冠”,两百年间,簪缨累代(出过四个宰相),对宋代的政治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

▲ 许昌西湖公园

桐木韩氏起家于韩亿。韩亿出身贫寒,苦读考中进士。他为官清廉,政绩卓著,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更为难得的是教子有方,八个儿子,无论是做官还是做学问,一个比一个厉害,被称为“韩氏八凤”。“八凤”中的老五韩维(1017—1098)与许昌渊源最深,不但出生于许昌,还先后四次在许昌主政。

许昌西湖形成于唐朝。当时镇守许州的军政首领曲环挖土筑城,引清潩河之水注入,取土后的洼地形成人工湖,因湖在城西,故名西湖。韩维之前,许昌西湖就小有名气。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在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年)就写过一首赞美许昌西湖的古诗《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其中有“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群芳烂不收,东风落如糁”的优美诗句。

宋仁宗皇祐年间,许州知州宋庠疏浚西湖,凿开湖中横堤,使湖面东西相通,颇有江湖广阔之状,宋庠还作了两首七律《重展西湖》,其中一首说道:“绿鸭东陂已可怜,更因云窦注西田。凿开鱼鸟忘情地,展尽江河极目天。向夕旧滩都浸月,过寒新树便留烟。使君直欲称渔叟,愿赐闲州不计年。”

大约20年后,韩维回到许州做知州。对他来说,建设好家乡责无旁贷。当然,朝廷的考绩和百姓的口碑也很重要。那么,韩维是怎么通过“文旅融合”,把一个小众景点打造成千年品牌的呢

首先是借助名人效应,进行宣传推介。韩维先在湖中建了个湖心岛,岛上筑亭,取宋庠诗句“凿开鱼鸟忘情地,展尽江河极目天”之意,名为展江亭。宋庠是大宋“连中三元”的状元郎,诗文俱佳、著述颇丰,且历任谏议大夫、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掌管朝廷军政大权,受人敬仰,用宋庠在许州主政时的诗句作湖中亭名,是效果极佳的广告。今天的许昌西湖公园内,还有当代重修的展江亭。

其次是制造话题,吸引世人关注。亭子建好后,韩维在亭中备下酒席,让手下人站在入口处,看见读书人经过就邀请入席,满九人开席,饮酒作诗,日落方散。于是,一篇篇充满创意的诗文就在觥筹交错中诞生了,并成了赞美许州西湖风光的软广告。虽然不见得每篇都是佳作,但传颂的诗词文章多了,许州的美名美景也不胫而走。

第三是礼贤下士,巧借品牌代言人。洛阳的“二程”兄弟是宋明理学的奠基者、开山立派的一代儒学宗师。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因程颢与朝中权臣不睦,被罢免扶沟知县,弟弟程颐也跟随程颢一起。程氏清贫,无以安家,韩维便邀请程颢来到许昌,在西湖边筑室讲学,并经常给予资助,既解决了二人的饭票问题,又为许昌学子请到“学术大咖”,无形中还提高了西湖的知名度,可谓“一举三得”。

当时有个考中进士的福建学子杨时,称病不就朝廷授予的官职,到许昌拜师程颢。杨时在许昌学习时,也写过两首七律《颍昌西湖泛舟》,其中一首写道:“扁舟乘兴漫追寻,路转河回入柳阴。拂面落花春事尽,避人幽鸟野情深。惭无健思供吟笔,赖有寒光映客心。日暮倚风归棹急,一钩新月挂瑶岑。”

后来杨时又追随程颐到洛阳学习,留下了“程门立雪”的佳话。杨时得“二程”真传,也著书立说、开馆授徒,被后人尊为“闽学鼻祖”“程氏正宗”,他的三传弟子朱熹更成为理学的集大成者。这样看来,许昌西湖是理学在中华大地传播中的重要一环。

讲学之余,韩维常邀程氏兄弟泛舟西湖,程颢也作了一首七律《西湖》:“潩水桥边鸭子陂,楼台只在郡城西。烟波乍见心先快,岛屿将寻路欲迷。尽日无风横舴艋,有时经雨饮虹霓。如何咫尺尘埃地,能使游人意不齐。”

湖畔讲学,游湖作诗,“二程”无意中成为许州西湖的品牌代言人。程颢去世之后,程颐还写信给韩维,请求他为兄长撰写墓志铭,足见其对韩维的感念之情和评价之高。这个品牌代言人,程氏兄弟当得可谓心甘情愿。

第四是与“顶流”唱和,为景区赋能。韩维交游广泛,早在家乡许州隐居期间,就与任职许州的晏殊唱和同游,流传下来的有《和晏相公西湖》《晏相公湖上泛舟赋》,描述了西湖夏冬两季的风光。晏殊是宋词大家,堪称时代“顶流”。他做过宋仁宗的老师,曾任宰相兼任枢密使,手握军政大权,举荐过范仲淹、王安石、韩琦、欧阳修等一众名家。两人的唱和之作,自然可以引导时风。

著名诗人梅尧臣在许州任属官时,韩维也常邀其同游西湖,多有诗文唱和,也为许州西湖传名。梅尧臣有一首《依韵和王中丞忆许州西湖》,诗曰:“拍岸千寻水,陪京第一州。艳光落日改,明月与人留。密树能藏马,晴沙自立鸥。缘何探景备,平昔从公游。”韩维还有一首与北宋名臣、史学家范镇的唱和词作《踏莎行(次韵范景仁寄子华)》也提到西湖:“归雁低空,游蜂趁暖。凭高目向西云断。具茨山外夕阳多,展江亭下春波满……”

通过上述举措,韩维将家门口的一片水洼推到了天下文人俱知的地位。范镇就曾写信邀请被贬黄州的苏轼来许州,虽没等到苏轼,但苏轼的弟弟苏辙晚年定居许昌,后来还搬到西湖边上住,苏轼的儿子苏过也投奔叔父,到西湖边筑室居住。

◎本文原载于《中国文化报》(作者:康运东),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英超争五概率:阿森纳纽卡机会极... 北京时间5月17日凌晨,2024-25赛季英超第37轮,切尔西1-0曼联,维拉2-0热刺,两队在先赛...
女生学什么一技之长最吃香?这8... 刷朋友圈看到闺蜜晒存款,心里酸不酸?公司裁员名单上有你名字时慌不慌?当代女生早就不满足于“稳定工作”...
央视披露:歼-10CE为何能战... 编辑丨董鑫 5月17日,央视《军情时间到》栏目盘点
巡视刚结束,梁妙练官宣落马 广东“清风肇庆”5月17日消息,肇庆市广宁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梁妙练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
原创 郑... 苦战三盘输给美国姑娘高芙后,郑钦文泪洒罗马的画面也让很多人直呼心疼! 战胜世界第一萨巴伦卡的那场比...
“五十分”的《跳楼机》,为何能... 作者/王楷文 编辑/走走 校对/薛京宁 近来破圈的第一首神曲《跳楼机》,仍然延续着它的流行趋势。分析...
原创 诸... 阅读过《三国演义》或《三国志》的朋友们一定都知道,诸葛亮是三国时代初期谋略最为高人一等的智者,被誉为...
弩哥强调 如果能够受邀参演《死... 靠《行尸走肉》美剧爆红的“弩哥”诺曼·瑞杜斯日前在采访中强调,如果能够受邀参演《死亡搁浅》电影绝对会...
俄乌为何对三年来首次直接谈判成... 当地时间5月16日,由土耳其外交部长费丹主持,俄罗斯和乌克兰两国代表团在伊斯坦布尔重启关于和平解决俄...
原创 为... 最近,台湾中天新闻网发布了一项关于美国智库布鲁金学会的民调结果。根据这项民调,约有37.5%的台湾受...
大家提前做好准备!如果不出意外... 踏入 2025 年,国内经济如一艘在波涛中前行的巨轮,总体保持着稳健的航向。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达 3...
美国加州50多只鸟空中突然爆炸... 近日,美国加州里士满市发生多起鸟类离奇死亡事件,引发当地民众困惑与好奇。自今年2月以来,该市陆续清理...
林志炫《歌手》现场唱《悟空》被... (来源:极目新闻) 16日,林志炫在《歌手2025》现场唱响戴荃的《悟空》,极目新闻记者注意到,从妆...
搜狐医药 | “牛奶咖啡斑”下... 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吴施楠 编辑 | 袁月 “一出生就发病,遍布全身的牛奶咖啡斑,伴随终身...
文旅宣传“辣眼睛”?看看古人如... 田间地头上演“公主抱”、干部娇嗔喊“宝”…… 不少网友直呼“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成了很多人的‘宝...
没有握手,采用翻译:俄乌三年来... 5月16日,在土耳其方面主持下,俄罗斯和乌克兰代表团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会谈。新华社 图 一场暌违...
原创 红... 据央视新闻报道,近日,朝鲜武装力量部队参加了收复俄罗斯库尔斯克地区的作战并“胜利结束”。这是朝方首次...
为何一次触碰,能抵万千语言? 来源:神经现实 导读: 每一丝轻柔的微风,灼热的灼烧感,乃至地动山摇的震颤,都是由我们皮肤中错综复...
康德论教育:人要么是仅仅被驯服...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关注守望新教育,一起守望真善美】 康德论教育:人要么是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