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江边800亩高标准农田为何“旱涝不保收”?“空降”农药鱼塘遭殃,无人机植保谁来管?
9月9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上线“民声热线”,围绕广东种业助力农业现代化主题进行发布,并就高标准农田不达标、无人机植保“无人管”等问题,回应民生关切。
全省收集保存农业种质资源36.8万份
“种业蕴藏着决定产量、抗性与风味的核心‘基因代码’,是现代农业生产无可替代的起点。”在“民声对话”环节,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东带来一瓶“黄华占”水稻种子,生动阐释了“小种子”如何爆发大能量。“谁掌握了突破性种源,谁就掌握了农业的主动权。”他说。
近年来,广东大力实施“粤强种芯”工程,围绕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和农业微生物,全面开展种质资源普查。目前,全省已收集保存农业种质资源36.8万份,保存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不仅摸清了“家底”,更成功找回曾宣布灭绝的中山麻鸭等地方品种,实现了对濒危资源的抢救性保护。
在广东,“一个品种火了一个产业”的典范正不断涌现,如水稻领域,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籼稻品种“黄华占”累计推广面积超6000万亩;畜禽领域,不仅培育了30个肉鸡新品种,自主培育的“广明2号”更是解决了白羽肉鸡种源依赖;水产领域,成功培育我国首个石斑鱼杂交新品种“虎龙杂交斑”、突破黄唇鱼人工繁殖技术。
陈东介绍,接下来,广东种业将围绕“五个一批”目标奋进,即成就一批卓越的种业人物,研发推广一批高效高值的种业成果,支持提升一批种业研究机构和平台,发展壮大一批种业龙头企业,建设打造一批全产业链的种业中心与种业基地,培育种业强村、强镇、强县、强市。
回应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领域民生关切
佛山某镇800亩高标准农田因灌溉排水设施长期缺失,常年面临“旱时无水灌、涝时排不出”困境,承包企业连年亏损超千万元。
“我们将立即组织核实项目区情况,联合当地相关部门为企业寻求解决方案。”佛山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回应,接下来将加大全市高标准农田排查力度,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的建后管护。
针对这一问题,省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管理处处长杨伟光表示,今年全省集中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回头看”和专项整治行动,核心要求是清仓见底存量问题,有效遏制增量问题。为推进整改,省农业农村厅已启动全省农田水网图绘制工作,每月更新堵点和风险隐患点,汛期前及时提醒各地防范,为粮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无人机植保是广东推动科技助农的重要手段,却因农药喷洒不规范、相关监管缺位,导致“误伤”邻地纠纷频发。这一现象凸显了农业无人机操作规范和监管体系亟须完善的紧迫性。
“省农业农村厅下属事业单位承担了广东农业无人机操作规范的标准立项,目前正在起草中。”省农业农村厅植保植检处处长陈喜劳表示,标准包含勘察地块、规划航线等措施。地方标准出台后,所有无人飞行组织须按照规范操作,违规将受到约束。
南方+记者 陈薇 黄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