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今年,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好汽车、钢铁、化工产业转型“三大战役”,接力实施纺织、食品、建材产业转型“新三大战役”。
近日,《关于进一步推动纺织工业转型发展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关于进一步推动食品工业转型发展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和《绿色建材产业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三份文件相继印发,标志着湖北启动实施纺织、食品、建材产业转型“新三大战役”。
这场传统产业转型“接力赛”的第二棒,为何交给纺织、食品、建材?
是传统产业,更是支撑民生、彰显优势的重要基石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各地资源禀赋、基础条件等不同,抓产业转型升级要从实际出发,遵循经济规律,突出自身特色。
对于湖北来说,纺织、食品、建材是传统产业,更是支撑民生、彰显优势的重要基石,早已超越单纯的经济数据,成为保障千万家庭生计和社会稳定的“压舱石”。
以纺织工业为例。自两千多年前的家庭作坊开始,至19世纪末张之洞在武汉创办布、纱、丝、麻四局,开创中国近代纺织工业先河,湖北纺织产业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来,该产业迅速成长为全省支柱产业。因其劳动密集、产业链长的特点,纺织业展现出强大的就业带动力:天门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近16万人,仙桃无纺布产业吸纳近10万人就业。这不仅体现了经济贡献,更承载了万千家庭的生计与希望。
湖北的食品工业,扎根于“湖广熟,天下足”的丰饶沃土,已成长为枝繁叶茂的产业大树。2024年,全省食品工业规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163亿元,产业规模居全国第7位;今年,湖北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将冲刺万亿元产值。
这棵大树上硕果累累:潜江小龙虾“红”遍全国,周黑鸭“飞”向南北,良品铺子走进千家万户。湖北小龙虾、莲藕产量全国第一,茶叶出口量居中部首位,茶叶、饮料、酿酒等产品产量跻身全国前列。仅在潜江,小龙虾产业就带动了22万人就业,成为推动就业和增收的核心引擎。
湖北建材工业同样源远流长,是沿江布局的传统支柱产业。早在100多年前,湖北便依托长江水道和丰富矿产资源,诞生了华新水泥等百年企业。新中国成立后,湖北为多项重大工程提供建材支撑,带动产业链协同发展。当前,绿色建材已被列为全省5000亿级优势产业集群,正不断推进绿色转型与技术升级。
绝非落后产能,蕴含着新质生产力的基因
有些人可能会疑问:在追求高科技、新兴产业的今天,为何还要将转型重点放在这些传统产业上?
答案在于,这些产业已经不是你想象中的传统产业了,它们蕴含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巨大潜力。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也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湖北的纺织、食品、建材产业绝非“落后产能”,而是新技术的天然应用场景,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沃土。
从此次发布的三份方案的转型路径中,我们也可窥见充满科技感与未来感的升级新图景。
转型,远不止于机器换人,更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与工业互联网的深度交融。
纺织业通过“云创意+AI设计”打造“云上时尚圈”,让武汉的设计师与巴黎、米兰、上海等国内外时尚创意中心实时共创;
建材业玩转“泥巴魔法”,推广陶瓷3D打印技术,实现个性化按需定制;
食品工业有了更多“舌尖安全卫士”,运用微流控芯片快速检测技术让食品安全检测更快、更准。
探索新模式,让“湖北造”走得更远。
纺织业打破时空限制,布局“直播+跨境+元宇宙”电商矩阵,企业可通过虚拟时装秀吸引全球订单,真正实现“一屏卖全球”;
食品工业打通“从田间到餐桌”全链条,建立湖北特色预制食品矩阵。这意味着江汉平原清晨刚出水的小龙虾,在洁净明亮的中央厨房经现代工艺加工,变身“小龙虾一人食”便携装,随后可出现在城市便利店和各大电商平台,销往全国乃至全球。
新质生产力本身是绿色生产力,绿色也是这些产业转型升级的底色。
纺织业将打造“绿色霓裳”,推广清洁印染,并建立产品碳足迹“身份证”,让每件衣服都可追溯绿色历程;
建材业变废为宝,磷石膏再生建材、节能玻璃、装配式构件成为主流,让建筑能“呼吸”、城市更低碳。
抢占产业重构窗口期,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突围
当前,全球产业链重构加速,国内区域竞争日趋激烈。面对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消费升级催生的新市场,湖北必须抢抓机遇,在这场产业转型“接力赛”中跑出加速度。
在承接沿海纺织服装产业转移上,天门已经“打样”。天门以“服装电商”差异化破局,依托数字经济和互联网营销,实现“以销带产”,去年销售额突破513亿元,产品远销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天门的成功实践,印证了湖北在产业基础、区位、供应链、人才等方面的绝对优势,完全有能力在新一轮纺织产业格局重塑中赢得先机。
当下,消费者对健康、便捷、个性化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食品产业竞争也从“原料输出”转向“品牌输出”。湖北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但过去精深加工能力不强、产业链条延伸不足、价值实现不充分。通过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食品精深加工,打造湖北味道全国性领军品牌,能够极大提升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这不仅关系到产业发展,更直接影响到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
绿色建材是“双碳”目标下的必争之地。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深入推进,绿色建材市场需求快速增长。湖北建材产业通过绿色化转型,不仅能够满足本地市场需求,更可以抢占全国市场先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把握时机、尊重规律、立足省情、面向未来,可以预见,这场“新三大战役”将是湖北构建“51020”现代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倍增战略的关键一环。这场考验如何将传统优势转化为未来胜势的“接力赛”,也将对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起到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