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如果糖尿病患者有以下4种表现,大概率管理不好糖尿病!如何调整呢?
影响血糖控制的4个表现
1
思想松懈
刚开始确诊糖尿病时,思想高度重视,甚至有些焦虑,视糖尿病为不治之症,惶惶不可终日。
随着病程延长和严格执行治疗方案,看到血糖达标以及糖尿病也没有怎么危害自己的身体,觉得糖尿病也不过如此,没有什么可怕的,甚至认为已经“治愈”糖尿病,就不再执行治疗方案了。
殊不知,血糖达标是治疗的结果,停止治疗又会让高血糖恢复如初。
2
简化治疗方案
随着时光流逝,思想放松了,该坚持的治疗方法不由得就省略了。
如测血糖前要清洁手指,看到没有洗手测血糖也没有发生什么问题,也就省略了洗手这一步骤。
又比如,糖尿病患者应该每三个月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时间长了,就觉得没有必要,4个月、半年才测一次,甚至一年也测不了一次。
3
懒和馋抬头
看到别人放松治疗也没有出现糖尿病并发症,就认为执行严格的生活规律是“苦行僧”般的生活,行之有效的生活规律不坚持了。
开始只是偶尔解解馋,而且还听有的人说偶尔吃一次解解馋没有关系,随后解馋的次数和数量也就越来越多,最后就干脆放开吃了。
运动也随着“特殊情况”逐渐歇下来了。最后就变成了“健康”的自由人。
4
不及时监测
如果佩戴动态血糖仪,能够随时发现血糖波动,采取措施,积极控制血糖。
相反,如果一个月都不测血糖,偶尔测一次,发现血糖达标,就觉得没有问题,掩盖了事实真相。
按这4个方法调整
1
提高思想认识
努力学习医学知识,不断了解治疗糖尿病的新理论与新方法。
糖尿病的治疗方法是一直在进展,糖尿病防治指南在更新,不会停留在现有水平上。
常学常新,思想不会僵化。
2
严格执行监测制度
到时间就检查,不管感觉如何,有了检查结果,并对各项指标的控制情况进行评估。
总会发现新的问题,找出疾病的发展趋势,落实到行动上,治疗就进入新阶段,思想就不会麻痹。
3
阶段性总结
事物发展总是波浪式前进的。
告一阶段后,如半年或一年的检查(体检)后,肯定有成绩,给自己以奖励,鼓起最终战胜糖尿病的勇气。
4
不能自我原谅
特别是解馋性进食。我觉得偶尔放宽控制(当然推脱不了的聚餐除外)虽然不会造成很大危害,但对于管理制度的破坏是显而易见的。
我总觉得食物的好与坏是思想认识问题,只有食物的营养价值才是重要的。不能一味地追求食物的口感,而放弃控制饮食。
作者:高全仁
下一篇:电动小车为何是四轮“电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