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小车为何是四轮“电驴”?
创始人
2025-08-06 20:21:31
0

【导语:在汽车鄙视链上,电动车曾不被视为同类,叨陪末座时,也不受待见。尽管随着“软件定义汽车”的新时代到来,汽车属性似乎在悄然发生变化,但画的都是智能科技的大饼,并非汽车物理性的改变,离普适性和可靠性还有距离,争议不断也就在所难免。】

撰文|颜光明、编辑|禾 子

提出这个疑问,是基于近来小车突然扎推而引起的困惑。从3万元到5万元级,再到7万元级,此起彼伏,你方唱罢我登场,异常热闹。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就见证了好几款小车不是线下的“游乐”,就是线上的“自嗨”。走的是“快消品”的思路,玩的是二次元的流量,打的是低价的策略。与过去燃油小车不同,现在推出的都是纯电动。

“这是车吗?”“不就是代步车?”“老年车”“低速电动车”……

这样的疑惑和质疑不绝于耳,但也并非偶然。其实是固有的审美,似乎没有了汽车的状态?尤其是3万元级微型电动车的推出,令人不屑,但还是火了一阵。我有一位朋友也曾“抢”了一台。我问:“你不是有车吗?”“是啊,可上牌。”他回答很明确。个别精明的上海人,看中的是“机会”,想钻政策的空子。很快上海刹车,叫停微型电动车免费上牌,发出纠正信号。不过,我瞥见一些已抢到机会上牌的“微电车”穿梭于城市的车水马龙中时还是激灵了一下,想到了疯抢认购证和购房得益者的背影。

不久前,参加一家“小车之夜”的活动,几位头发已白的日本同道也莅临参加,他们对我们生产的小车看得很仔细,以内行的眼光审视,露出赏识的神态。这是很难得的场面。我国微型车起步于1995年(在北京举办的首届微型车展示研讨会),拷贝的是“日本微车思路”。在我的印象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小福星”和“三口乐”。然而,当时这类微型车却遭不屑,普遍不入消费者的法眼,备受冷遇。后来,此类微型车虽然风起云涌,但因价廉质次,依然不受待见,多半偃旗息鼓。

不过,客观需求并不因“轿车梦”就能改变现状,事实上微车市场还是真实存在。从农用车到微型面包车(客货两用),遍及城乡,渗透都市。深入了解,中国汽车发展的辉煌成就并没有掩盖最大公约数的民生问题。比如,上海微型电动车退潮了,但三轮残疾车上岗了,个人出行或代步,甚至充当部分出租车的短途功能。其次,微型面包车的实用性依然是最大公约数的谋生选项,不能不正视。再是,农用车演变为城市移动摊位,成为日常生活中的景象,暴露出汽车的盲点和品类的不平衡。

近日,比亚迪推出7万元级电动小车元UP。小车概念发生变化,过渡为“消费品”。打的是“年轻人的第一台车”,卖的是情绪价值。在功能上加持了数字化元素,还有文化诉求,定位城市用车,强调续航和使用便捷性等。从用车体验来看,就是好开好停,出行灵活,追求潮酷,实际上就是四个轮子的“电驴”,离真正意义上的汽车有点渐行渐远。

综合来看,在汽车鄙视链上,电动车曾不被视为同类,叨陪末座时,也不受待见。尽管随着“软件定义汽车”的新时代到来,汽车属性似乎在悄然发生变化,但画的都是智能科技的大饼,并非汽车物理性的改变,离普适性和可靠性还有距离,争议不断也就在所难免。

不过,这也不影响其普及和渗透,反而成为了数字时代最大的消费品之一,尽管相对于民生还是有点奢侈。因此,如何看小型车(包括微型车)的电动化和智能化,其实并非那么简单和轻松,需要重新审视当下谁都难以回避的适配语境。

点评

如何看小型车(包括微型车)的电动化和智能化,其实并非那么简单和轻松,需要重新审视当下谁都难以回避的适配语境。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美股异动丨Lucid跌超7.8... 格隆汇8月6日|电动车制造商Lucid(LCID.US)跌超7.8%,报2.23美元。消息面上,Lu...
成都世运会首场比赛开赛 软式... 8月6日上午9点,成都世运会软式曲棍球比赛在新都香城体育中心进行,这也是成都世运会的首场比赛。在女子...
BICES 2025展商风采:... (来源: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7月30日—8月2日,三一集团2025年电智产品和绿色成套设备规划评审...
两岸媒体浙江采风行启动 回眸抗... 中新网杭州8月6日电 (钱晨菲)6日,“回眸抗战史 共筑民族魂——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和台湾光复80周年...
水泥行业业绩修复 塔牌集团上半... 8月6日晚间,塔牌集团(002233)披露A股水泥行业首份2025年半年度报告,公司当期实现归母净利...